【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朱逸宁]“动漫英雄”:激励观众 给力产业
  作者:朱逸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7253
 


  有那么一类卡通形象,虽然不可爱也不时尚,但时常能在动漫业内刮起一股风潮,犹如“神兵”天降,这就是动漫中的英雄形象。美国、日本、欧洲不同时期的动漫产品对此都有各具特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各自“英雄”的效果和反响也颇多不同。这些超越现实的动漫英雄,不仅令观众激情澎湃,也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内容动力之一,堪称给力的“产业英雄”。

  美国动漫英雄: 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

  美国的动漫英雄,与这个年轻国家一样,充满了冒险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如超人和蜘蛛侠,不仅有正义感、责任感,还常有一种英雄的孤独感。这种以人类保护者面貌出现的动漫英雄,非常适宜动画和漫画这类载体,因为他们比正常的人类更强大、更完美,也更容易发挥出动漫作品神奇瑰丽的想象魅力。

  在形象设计上,美国动漫英雄多走阳刚路线,如超人以红、蓝两色为主的造型,擎天柱的集装箱卡车造型等,色彩和线条均简洁、明快、有力,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们对于正义和公理的理解。或许正因为如此,当《变形金刚》被改编成“真人+电脑特效”形式的动画电影后,只有擎天柱的基本造型仍保留了动画片中的原貌,特别是脸部。

  而《玩具总动员》和《怪物史莱克》中的胡迪与史莱克则有所创新,除了孤独感和正义感之外,还带有美国式的幽默感、自由意识以及生活情趣,使动漫英雄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立体化了。胡迪的造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牛仔人形玩具,因此这个电脑设计的动画英雄形象有较强的质感,各部分比例更协调。

  美国动漫英雄的出炉,大多和相关产品设计有关。《玩具总动员》自不必说,基本上就是一系列玩具的集体推广,更具代表性的则是“变形金刚”系列,动画英雄们的造型从民用车辆到军用武器,几乎涵盖了20世纪美国主要的军事、科技成果。可以说,动漫英雄在这里体现为对国家实力的一种宣扬。

  日本动漫英雄: 意志力的表现

  和美国动漫英雄不同,日本动漫英雄往往强调精神和意志力,他们不是依靠个人冒险精神去扫除罪恶,而是面对邪恶和大反派时,由内而外爆发出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及巨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

  日本动漫英雄往往通过某种意外的渠道(如神明或鬼怪)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代表人物为星矢和柯南。车田正美笔下的圣斗士们是打不死的少年英雄,他们保护弱者的武器与其说是器械和法力,倒不如说是一次次摔倒后又重新站立起来的坚韧和顽强。《名侦探柯南》里的柯南则是依靠头脑来推理的“表里不一”的儿童英雄,7岁的身躯里是17岁甚至更成熟的心智,这种存在错位的动漫英雄身份设定,使整个故事情节更深刻、更复杂,易于制作长篇系列作品。

  借助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正义和英雄的渴望,把看似普通人的主人公塑造成一种平民化的英雄,把许多人的坎坷身世叠加在一两个动漫主角身上,这就是日本动漫英雄的特色,这样处理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更多普通观众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在战斗、冒险、体育等各领域都能出现各式各样、性格各异的英雄人物,如海盗路飞、战斗英雄杨威利、北斗拳王健次郎、忍者鸣人、灌篮高手樱木花道、夜叉王等。

  日本动漫人笔下的英雄们,无论是战士、猎人、统帅或是游侠,都因为有缺点而显得更真实,因为不断成长而显得更可爱,而其可怕之处则是他们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的极端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下一条: ·让孩子爱上博物馆
   相关链接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
·[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任正]苏东坡传说的英雄情结及其审美观
·[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
·[刘婷婷]复苏的传统·[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李玉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巴里坤汉族英雄叙事结构与国家文化认同·[焦文鑫]从口头到书面:胶东民间文化研究者对王懿荣名人故事的搜集整理研究
·[郭丽君]从口耳相传到银幕呈现:民间故事影视化改编的多维审视·[范宗朔]纳尔特史诗中的英雄叙事与亚欧文明交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