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日民间共同纪念大禹 日方人士赞“政治之神”
  作者:谢国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28 | 点击数:4847
 

  中新社东京11月27日电(记者 谢国桥)“大禹不仅是治水之神,也是政治之神。日本的小村镇里竟然有禹王碑,可见中日文化联系多么紧密。”神奈川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久保孝雄说。

  11月27日,日本“第一届全国禹王(文命)文化节”在神奈川县开成町召开,与会者就日本各地有关大禹的史迹和中日文化交流展开热烈探讨。

  会上,各地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地禹王碑的历史、现状及其所在河流的概况和治理历史。在日学者、法政大学教授王敏则从日语中与大禹有关的词汇、俗语入手,结合自己在日本各地有意、无意间发现的中国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的深刻影响。开成町町长露木顺一说:“真没想到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希望以本次文化节为契机,重新发掘本地历史与文化,加深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认识。”

       现阶段研究调查表明,日本全国共有18处禹王碑,分布在10条河流,涉及本州、四国、九州的8个县(府)。此外,各地还有不少带禹的地名。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教授汤重南说:“中国有300多处与大禹有关的史迹,还有不少研究大禹的学会和组织。希望通过中日两国的共同研究,把大禹的精神推向世界。”

 

  本届文化节为期2天。禹王碑所在地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中日友好团体等约400人参加了今天的活动。第二、第三届“全国禹王文化节”将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群马县和大阪府举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事官薛剑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就是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至今的传统文化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财产。两国应从中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使之成为中日友好的精神基础。”(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上一条: ·首届哈尼梯田大会在蒙自召开 专家呼吁: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梯田工作
下一条: ·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京隆重闭幕[组图]
   相关链接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中日学者研讨妖怪学与古人的疾病观·[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唐植君]中日民间故事研究交集百年考·[黄景春 周丹]对大禹神话的考古发现及其资源化转变
·[夏楠]规范·认同·升华:大禹治水神话的资源化与遗产化实践·中日妖怪学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
·[吴晓东]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张多]灾害的神话表征
·[毕雪飞]“诞生”与“出世”:中日幽灵育儿故事比较研究·[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
·[牛鲁燕]中日天狗信仰初探·[陈嘉音]社会学视域下的文化解读:段子与川柳比较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