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被誉民间文学四库全书
  作者:记者 应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03 | 点击数:4478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一期)成果演示会”28日在京举行,现已完成录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达8.878亿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被誉为“民间文学四库全书”。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是近百年来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田野普查的结晶。中国民协在60年间,先后组织了200万人次在全国2800多个县进行口头文学的普查、搜集、记录工作,并积累了近百年的成果,获得了巨量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为手抄本、油印本、铅印本,都是原始记录,附有讲述人情况(身份、年龄、性别等)、记录人与记录情况(记录人身份,记录时间、地点等),符合记录民间文学的国际惯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鉴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工程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传播共享,以及这批记录文本无比珍贵的价值,中国民协于2010年12月在冯骥才主席的倡议下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

  历经三年艰辛,圆满完成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第一期)预定目标:1.录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8.878亿字,形成TIF、PDF、TXT三种数据格式,文字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2.制作了检索发布系统软件;3.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级分类,计神话8085篇,传说111666篇,民间故事160373篇,民间歌谣272917篇,史诗1424篇,民间长诗2248篇,谚语518660条,谜语21331条,歇后语64555条,民间小戏850篇,民间说唱2891篇,总计1165000篇(条);4.用Flash动画形式概括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百年来对口头文学遗产挖掘、整理的历程;5.完成了数据库文档多种形式的备份;6.按照国家图书馆标准对4905册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7.对数字化工程一期建设过程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

  冯骥才表示,民间文化的本质是自生自灭的。尤其在当下,由于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固有的城乡形态正在解体,生活方式骤变,致使民间文化遗产全面濒危,其中口头文学最易消失。如果没有这几次全国性口头文学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大量民间文学一定无迹可寻了。他透露,在数字化之余还将尽量把这部巨型的口头文学印刷出来,预估大约4000册。(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03月01日 09:0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温州大学举行
下一条: ·开启口头文学数千年尘封记忆 建设民间文艺数字化“四库全书”
   相关链接
·[王威]口头文学在新媒体中的具身性表达·[毛鑫玥]非遗数字化演绎的实践困境和转型路径
·[罗嘉德]“非遗”的发明:数字化时代“伪非遗”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研究·[罗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口头文学视角下历史演义小说类型人物的成因研究
·[何城禁]文本建构与学理反思: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学术史观照·[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
·[杜若桢]《王者荣耀》神话叙事的数字化转生·[初笑宇]新媒体口头文学的民俗精英及其话语威权
·[阿都庆]蒙古语对联的文学演进:从口头传承到作家创作脉络·[朝戈金]AI时代如何呈现具身性的口头文学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
·[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王尧]民间寓言的完型要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