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康保成]生活就是民俗
——关于民俗文化与都市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康保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06 | 点击数:4522
 

  摘 要:生活就是民俗,都市民俗就是都市居民长期积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无论过去抑或当今,都市中都会同时具有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和种种陋俗,这二者都应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真正的都市新民俗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以人为本,而不是作秀。政府在民俗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若能及时把握都市民俗的建设方向,采取正确措施就能成为移风易俗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生活;民俗文化;都市发展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2年01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传统村落应避免空心化与过度商业化
下一条: ·乡约研究重在挖掘“中国经验”
   相关链接
·[方云]赓续与再造:新中式生活景观的日常生活美学实践·[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
·[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张佳慧]从礼器到生活工具:婚俗家具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基因转译与价值共生
·[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魏甜甜]时间的复调:乡土性与现代性张力中的日常生活文明化进程·[王筱涵]作为“人学”的妖怪文化学:小松和彦与新时代的“妖怪研究”
·[王晓葵]遗产研究与现代生活方式构建·[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罗帆]抖音 APP 在乡村老年群体中的使用实践与社会影响·[刘爱华]想象、象征与转向:麻姑献寿传说建构及其生活叙事阐析
·[林嘉欣]新民俗场域中的流动个体·[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