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许秋华]二人转“包公”戏的东北民俗文化解读
  作者:许秋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9 | 点击数:8212
 

  三、二人传“包公”戏与岁时节日民俗

  二人转“包公”戏中岁时节日民俗语汇异彩纷呈,表现出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如:“再不能五月端阳同饮雄黄酒,再不能七月初七听你讲鹊桥,再不能八月十五你我同赏月,再不能腊八的那天给你把粥熬,再不能小年的那天你我同祭灶,再不能三十儿那晚就把饺子包。”(《包公吊孝》)

  这几句唱词反映了六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一是五月五日端阳节,古时人们把这一天视作“恶月恶日”,故此产生了很多驱邪辟恶的习俗,饮雄黄酒就是其中之一,此俗兴起于明代,据说是为了驱除蛇毒。二是七月初七七夕节,传说这一天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成为民俗。三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宋吴自牧《梦粱录》),故有亲人一同赏月之俗。四是腊八节,是我国古代民俗化的宗教节日,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生日,佛教寺院于此日煮七宝五味粥以供佛斋众,宋代以后世俗人家也在这一天食用腊八粥,此俗在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五是腊月二十三灶王节,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上天的日子,因此民间有“祭灶”的习俗,此俗由来已久。六是腊月三十夜晚,即除夕,除夕夜半子时吃饺子(交子)辞旧迎新,是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年节民俗活动。

  “儿妻带我去逛庙,儿妻带我去把香烧,儿妻她四月十八去上庙。”(《包公铡侄》)

  相传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东汉时起,我国以此日为“浴佛节”,佛教寺院在此日用名香浸水,浇灌释迦牟尼的诞生像。明代以后,民俗以四月初八为娘娘神生日。清代起,东北地区在四月份逢八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庙会,其中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庙会”,俗称“娘娘庙会”,妇女无子者多于此日拜娘娘神祈子,而四月二十八为“药王庙会”,相传生病之人赴会祈祷就会痊愈。这段唱词将“娘娘庙会”和“药王庙会”混为一谈,反映了佛教、道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总之,二人转“包公”戏充分体现了二人转的“民俗性”,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发挥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加进了东北地区的各种民俗事项,使其成为反映东北民俗风貌的“活化石”,对传承东北民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 2014年8月28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鹤书]黎族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
下一条: ·[蔡英杰]太阳循环与八角星纹和卐字符号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陈宇峰]人神一理:东北保家仙文化与契约社会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于海轩]从二人转包公戏看东北人的正义观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邢天月]特殊的守护神:东北地区保家仙信仰特性探究
·[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杨欢]《松漠纪闻》中有关东北的民风民俗
·[吕慧敏]试论东北人的构成对二人转形成的影响·[刘路路]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的东北方言和民俗文化
·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筹备会暨 “民间游戏进课堂课程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
·[王雨蒙]论《医闾先生集》中的东北民风民俗·[吕慧敏]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二人转艺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