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弘扬传统礼仪 建设文明城市
  作者:文汇报专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8888
 

  历史建筑蕴育着中华文化礼仪的精华

  阮仪三

  城市与建筑是个物质实体,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循,有着丰富礼仪制度和文明教化的鲜明表象与痕迹。

  最早讲城市规划制度的就是以孔夫子之名编著的《周礼·考工记》,它明确指出“匠人营园,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面清楚地提出了一个都城一定要在城市左面建祖庙以祭祀祖先,不能忘记祖先为今人创造的基业;在城市的右面要建社稷台,就是祭拜天地、崇敬五谷之神。

  这个形制从汉代开始历代的都城都从未废弃。至今,明清留下的北京故宫,左面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社稷坛内的圜丘还在。圜丘是一个外方内圆的台子,上面划分成五块地面,东、西、南、北、中,五种颜色的土铺成红、黄、蓝、白、黑,五方五土,金、木、水、火、土,也表示五谷,稻、粟、稷、麦、菽。古代每年要祭祖、祭社稷,是重大礼仪活动。在北京还有天坛、地坛,要敬畏天地、要尊礼崇文,在过去,所有的城中有各种对于祖先和文化尊重的场所建筑,如州、府、县,在城中设文庙、武庙,左文右武,有市楼以司晨昏;在乡村有家祠、有宗庙、祠堂,小小的村庄也会有土地庙,这反映了中国人敬畏天地、尊重祖先、崇文重教的良好习俗。

  我国古代的传统住宅,无论是北京四合院,苏州、扬州的厅堂式住宅,徽州的四水归堂,云南、贵州的三合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以及福建客家的土楼,到上海近代中西合璧的石库门,这些房子核心全是合院式的,讲究中轴线对称。重要的是它突出了正面中间那间房,叫中堂、堂屋、正厅,这间堂屋是礼仪场所,是阖家团聚,子女们在这里向父母长辈请安、嘘寒问暖、体现孝道礼仪的场所。这里也是祭拜天地的场所,有方桌或供桌,两旁是靠椅。合院就有天井,这个天井就是与天地相通,房子围合起来安全、保温、遮风、避阳,但不能离开天地,上通天下通地,这样的合院式住宅就是从一开始就强调了人的居家礼仪,敬天地、拜祖先、阖家团聚、和睦相亲,并且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接待外客的礼仪的需要,同时也早就安排一年四季、五时八节的礼拜祖先、天地、诸般神灵的场所。

  在北方四合院组成的胡同、江南房子组成的街巷、上海石库门组成的里弄,由于居住其中的人是多年来的老邻居,几辈子以来形成的良好亲情、互帮互助的关系,都是睦邻友好,连称呼也是张家姆妈、李家奶奶、前门爷叔、后门爷爷。在这种里弄里、街巷胡同里,大家礼让亲情,有礼数、有教养,不分贫富,不分职业、地位,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讲礼貌,懂情分,也就出现了青梅竹马、过门亲家等充满亲情的故事。而现在在大规模的建设中,各地采取的都是彻底的改造,拆掉旧房建新房,把人人亲情和睦、礼让、尊老爱幼、有礼有序的空间格局依存的物质基础全都丢弃了,现在人与人缺乏了亲情,不能不说与失去那种培养蕴育人与人亲情的空间环境有关。

  保护老房子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而提倡礼仪,重振中华礼仪文化,就要保护老建筑和它所形成的传统氛围,此事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作者为同济大学教授)

 

  致乐以治心化解心灵冲突

  张立文

  礼乐文明建设对于化解心灵冲突有一定意义。对于礼乐文明与心灵和合的建设,本文主要分四部分论述。

  一、何为心灵世界。心灵是指内在于人的思维、理智、意识、审美、心理、情感、意志、理想、信仰、价值、情操等精神活动状态和过程的和合体。孟子讲“心之官则思”,说心是一个思维器官。那么心灵世界就是人的形形色色的精神活动的和合,包括认知活动、心理活动、情感活动、审美活动、信仰活动,以及无意识的活动等等。心灵世界是人的现实社会活动内化和人对自身内心活动的体验的、复杂的、互动的结晶。现实当中的冲突也反映在人的心灵当中,有的造成人的心灵冲突,进而形成精神危机。礼乐文明对于心灵冲突是一种治疗方法。

  二、何为礼乐文明。礼是讲分、讲别,乐讲和,《礼记·乐记》所谓“礼者别宜,乐者敦和”,程颐说“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又讲“天下无一物无礼乐”。礼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礼的起源是防止纷争、宗族安全、社会稳定的保护机制。

  总之,礼乐的社会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经国序民,伦辈定位。《左传》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其次是治身行仁,教化正俗。《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君子修身必须学习礼乐,成为人格完善的人。再次调和心性,培养人格。调整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心性。《荀子》“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最后礼乐善心,感天通神。《礼记·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调节人欲,使人向善,符合天理。

  三、礼乐文明化解心灵冲突。1、养心。要控制欲望,使之中节,符合节度,有一个和合心态,做到心理平衡。要做到“三知”,即知足、知止、知觉。老子讲“祸莫大(博客,微博)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谓知足就是解除贪欲之心;《增广贤文》“知止常止,终身不止”,就是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达到中和的操守;禅宗讲“一念觉即是佛”,觉与迷相对,财迷、色迷、权迷,人为迷套牢,知觉就是从这个牢中跳出来。

  2、中和。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倚,保持中和状态。《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包容。礼乐心灵是一个蕴涵着厚德载物的包容、宽阔、宏大的世界,不可局限在小己之内,要开放心扉,把目光转向自然、社会、世界,眼界、心界开阔,人心与天地同流,就不会有焦虑、苦闷等心灵冲突了。

  4、虚静。人能够做到虚静的修养状态,就能忘掉酒色财气等外在引诱。心灵世界虚静,一要心静,即洁净之心;二是欲静,即少私寡欲;三是知静,冷静理智;四是情静,亲情友情;五是意静,尽心知性知天。

  5、爱心。礼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人仁爱。《礼记·祭义》“教民相爱,上下用情”。人有爱心,才能抚平你的痛苦,以爱心化解你的忧愁和郁闷,以爱心温暖你的孤独和冷漠。

  四、礼乐文明安顿心灵。礼乐是一种宗教仪式的信仰体系。《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乐是有其宗教情感的支撑的,《荀子》“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尊敬天地先祖君师,会引起人的家园之感,成为人的心灵的归宿和安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和讯-文汇报 2013年10月17日06:4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下一条: ·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相关链接
·[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文明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金茹雪]开笔礼的当代实践与意义
·[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岩本通弥]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章伟文]城市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
·[林磊 朱静辉]城市化语境下村庄日常生活与集体记忆的再生产·[郭于华]乡已非愁何寄?
·[刘旭东]走向都市:城市化进程中深圳大船坑“舞麒麟”的重构·“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从关注乡村到聚焦城市:民俗学研究迎来现代转向·[刘铁梁]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
·[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朱冠楠]民俗艺术的现代性遭遇
·[徐赣丽]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乌丙安]都市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