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
  作者:黄月平 整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29 | 点击数:6047
 

  ■民间修谱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王鹤鸣:作为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产生的文化载体,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家谱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现代文明社会修家谱,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旧家谱中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几乎所有的旧家谱的谱序、凡例、族规家法等内容,都露骨宣扬封建忠孝节义、三从四德、重男轻女、族长专制等封建伦理规范,乃至封建迷信等。

  二是攀附假托现象。旧时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显是朱熹,翻阅朱熹作谱序的家谱达几十种,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明清时,有“谱匠”、“谱师”职业,专为有些家族制作伪劣产品。

  三是书善隐恶。有的家谱凡例明文规定:“史则善恶俱载,谱则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也。”家谱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则辟有小传,乃至编写传记、行状,刊载墓志铭等。另一方面,对家族中所谓“叛逆”、“犯刑”、“败伦”、“背义”、“杂贱”者,则采用“除名”、“出族”、“出谱”等措施,不予书写,名不见谱。

  当然,旧家谱在观点、内容、体例等方面,还存在其他弊端或不足,我们对旧家谱必须批判继承。

  王学泰:认祖归宗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但有些人为抬高家族的地位,爱与名人搭关系。如历史上唐朝皇族本有胡人血统,但当上皇帝后,认老子为始祖;朱元璋做了皇帝,重修家谱,但祖上没什么来头,有人提议跟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挂个钩。有一次朱元璋接见“朱”姓的县官,问他是否是朱夫子的后人,县官回答,朱夫子很有名,但我也不能乱认祖宗。朱元璋受了启发,后来,无论对内对外(给属国诏书)老是把“朕本淮右布衣”挂在口头。“淮右布衣”既显得雅致,也突出了“平民”身份,更显得自己得天下的不易。家谱作为民间很重要的史料,有其历史、文化和文献史料的意义,一些在正史上没有得到记载的历史,地方志和家谱有所记载,有时可补史料之不足。但使用时一定要慎重,要加以考证,如属孤证,则尽量不用。一般来说,南方的大族的家谱宗族谱可信度稍大一些。当然冒认祖宗,编造嘉言懿行和历代名人吹捧该家族者更多。今天修谱应注意避免这些现象。

  ■民间修谱中的难题

  徐新:事实上,现代修谱并非易事。一是老谱寻找的困难,毕竟新中国成立以来,家谱的修订曾被忽视,甚至遭到厄运,修谱活动几乎全部停止。二是经费筹集的困难,修谱是一个家族经济实力的考验。三是年轻人的漠视,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所受文化的不同,许多年轻人在修谱问题上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新谱与旧谱相比,有以下不同:一是史料价值的欠缺,新谱修订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赞助,这样就使得续谱内容的取舍与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钱财的制约与影响,即以出资的多少决定了发言权的大小。这样,作为一种历史文献类型,家谱应有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学术和史料价值便被打了折扣。二是表白上的不同,旧谱是伦理说教版本,新谱的表白则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比如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等。三是体例内容上有所汰旧创新,比如忠孝节义被尊重老人、尊重妇女所取代;又如子女都能上谱。四是人文性的不同,望族的人文优势是通过家谱的形式历代传承的,而新谱中则出现了人文断裂。(整理:黄月平)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北京日报 2011-11-28 09:11:4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古村之急:活态保护
下一条: ·叶飞:东京取消“樱花祭”之惑
   相关链接
·[陈立仁 朱炳国 葛金华]祠堂与家谱的伦理永驻和伦理永恒·[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谭钦允]广东家谱的民间信仰史料探述
·[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黄皓]民间家谱的当代沿承对记住“乡愁”的意义初探
·[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方云]传统家规家训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
·[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李志斌]当代合阳农村修谱活动的调查与研究·[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
·[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178个姓氏讲述迁徙故事
·堂号:记载家族历史 传承优秀文化·“田野中国·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