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延长春节假期果真“一石三鸟”?
  作者:记者 王智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19 | 点击数:7514
 

  同时,李超奇也认为:“春节出去旅游,一般情况下人不会很多,这根本就不是旅游旺季。”“延长春节假期并不会使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增多。”

  而针对延长春节假期利于在外务工人员多与家庭接触,利于家庭和谐的说法,李日星则比较赞同,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今年春节孩子们外出没有回家过年,让自己感觉春节过的很没有年味。”

  “放假时间再长也有期限”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江门工作的外地人,他们均表示如果回老家过春节,都会在放假第一时间买票回家。“当然要一放假就回了,要是等别人都走完了我再回,那还不要等到三十、初一啊。那时候再回去就赶不上和家人朋友一起过年了,那春节回家还有什么意思啊,不是和平时请年假回家一样了吗?”一位来自河北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是说。

  一位曾在东莞、江门等地工作了多年的外来工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他们这种打工者来说,每年春节可以休息的时间还是挺长的,“不过假期再长又有什么用呢?还是要回来上班的”,而春节期间“票太难买了,人又多,一路上挤的难受,回去也没心思过年了”。

  南方日报记者 王智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南方日报 2011-03-15 09:47:43

上一条: ·[李心峰]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下一条: ·学者张颐武:文化失地能“抢”回来吗?
   相关链接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遗一定要有双重视野: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王晨阳]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