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国魅力感染世界 外国人喜庆过中国年
  作者:南京日报 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7 | 点击数:10098
 

  德国:贺卡风行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也体现出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对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行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叫“克里斯汀娜”的人是一个美丽、善于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孔子的德文语句:“父母在,不远游”。每张贺卡里都有一条不同的孔子语句。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学习。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例如:中国春节的时间大概是几月?给孩子发的红色信封里装的是钱、水或其他礼物。

  德国小学生们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尤其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一些学生还对中国的语言和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们很多人不仅会说写简单的汉语,还学会了包饺子。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了,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南京日报 2011年02月05日 15: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各地举行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 共贺新春佳节
下一条: ·济南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评出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