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石安洲]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依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知识
  作者:石安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5 | 点击数:8854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无论从何种角度观察,作为经济现代化标志之一的城市化都会给民族地区带来全面的挑战,尤其表现在民族传统知识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传统知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此,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特点,明确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原则,确立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意义

  在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当今世界各国的少数民族都面临着如何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一方面,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每个民族都不应当拒绝现代化;另一方面,每个繁荣昌盛的民族都应保存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本民族的基本特点。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丧失文化传统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因此,每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都要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与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产物。由于不同民族创造并发展、拥有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不同民族文化现象的差异,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人类的共同财富,继承和发展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资源。世界上许多农作物的多样性都是由农民根据古老的耕作方法、品种选择和土地利用习惯而保持的,并为当地带来了其他利益,如食物多样性、增加收入、稳定产量、保护环境、减少虫害和疾病风险,增加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等。传统知识还是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手工艺制品等的创作源泉。传统知识也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中国云南的民族地区,传统医药产品的人均消耗是现代药品的两倍以上,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医药是穷人唯一负担得起的治疗药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市场上的草药产值已达到43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在以5%~15%的速度增长。

  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现状

  作为智力劳动的成果,传统知识内含有难以计量的知识产权利益,对其予以恰当的保护,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建议各国把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也纳入保护范围。2002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3次国际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已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审议通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21个国际条约中,有6个涉及传统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保护文学艺术伯尔尼公约》、《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等。2003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和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第5次会议,对传统知识保护问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2003年9月22日到10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第39次系列会议决定,拓展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的任务。另外,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9条的表述也适用各国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民族文化。如新中国成立伊始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有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规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近年针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做了一系列调研并召开国际国内专题研讨会,成立了法律起草小组。云南省于2000年9月率先实施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也于2003年1月实施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在立法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我国某些民族民间文化富集的地、州、市也制定了结合本地情况的更具体的地方性规章。如贵州省黔东南州已出台《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办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于1998年即积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现已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提交全国人大讨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2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尹仑]以参与性实践推动云南传统知识保护
下一条: ·[田钒平 王允武]善待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法理思考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