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正月十五闹元宵:全国各地过大年
  作者:本网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21408
 


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在福建南靖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8日 21:57

   中新社漳州2月28日电 (刘永明)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28日在福建南靖开幕,来自台湾宜兰、阿里山、金门等地的近百位民间文艺表演者,与当地近百家民间民俗团体欢聚一堂,联袂演出布袋木偶、歌仔戏、龙艺、公背婆、竹马戏等民俗节目,同庆传统元宵佳节。

  本届民俗文化节以“海峡两岸中国心,福建土楼故里情”为主题,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展现“福建土楼”风采,推动“福建土楼”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共漳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游婉玲在致辞中说,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此次文化节的举办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欢乐的平台,必将为两岸文化的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岸一家亲,万民聚欢腾”,台湾乡镇联合总会秘书长刘冠雄如此描绘这一文化节。他说,文化节的举办将进一步促使两岸文化的融合,使两岸人民走得更近,增进情感交流。

  据了解,本届文化节为期7天,主要活动有闽台大型踩街活动、海峡两岸元宵大型艺术灯会、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汇演、海峡两岸美食节、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

  福建南靖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目前祖籍南靖的台胞有100多万人,是南靖县总人口的3倍。台湾知名人士吕秀莲、萧万长、林洋港等祖籍都在南靖。2008年7月,南靖县辖区的田螺坑等一批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旅游热方兴未艾。(完)

 

珠海举办民间艺术大巡游 港澳方阵参与庆元宵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8日 22:03

 

  中新社珠海2月28日电 (邓媛雯 冒韪)以“民俗嘉年华 同城闹元宵”为主题的珠海民间艺术大巡游28日上午在珠海举行,除了展示珠海本地民间艺术之外,香港、澳门、中山、江门都派出了特色方阵参加巡游活动。

  大巡游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本届大巡游活动主要包括大巡游表演、花车展示、灯会、迎春书市等,有四大亮点:珠港澳区域文化交流、珠中江区域文化交流、大巡游与灯会的结合与互动、珠海本地民间艺术精彩展示。”

  据介绍,珠海民间艺术大巡游此前已举办了3届,本次是第四届,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以及港澳地区的9辆花车和27个巡游方阵,2300多名演员汇聚在一起,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了精彩演绎。

  由香港温健安龙狮体育总会表演的香港“客家貔貅大汇演”方阵,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民俗感受。貔貅本为古代猛兽,雄者为貔,雌者为貅,是传说中如来佛祖的坐骑,它的表现动作集幽默谐趣于其中,有踏雪寻梅、潇湘夜月等数十种表现形式。貔貅表演的技艺相传始于江西,在明代开始向南方传送,在香港艺人的精湛演绎中,市民可以领略到这一特殊技艺的风采。

  此次大巡游澳门带来了两个方阵,分别是去年曾亮相的极具葡萄牙民族风情的葡国土风舞方阵。以及新的“八仙贺新春、哪吒闹元宵”方阵,这是澳门极具神话传奇特色的表演。

  澳门大三巴哪吒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5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澳门的民俗中,哪吒具有仁义礼智信五项传统美德,和传说中的八仙一样,一直保佑着这块莲花宝地。在大巡游活动中,“八仙贺新春、哪吒闹元宵”方阵分别展示洒净、头牌、鸣锣、罗伞、銮兴以及八仙和财神等多种造型和神话,并把平安的祝愿送给珠海。(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下一条: ·闽台同文化 大节三六九 小节时时有
   相关链接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