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民俗背后的科学文化蕴含
  作者:刘德龙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04 | 点击数:14259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门前房后,种上几裸树,不仅能美化环境,也是一项经济收入。

  但是,什么地方栽什么树,民间很有讲究。如:

  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

  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

  门前植柳、槐为好。还有一句民谚云:

  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

  庭院之中,植什么树,栽什么花,也有讲究:

  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

  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

  刺梅不是庭中物,除去丁香留金兰。

  小桃花开红似火,月下夜赏斗颜鲜。

  这些花草树木,有些是根据位置安排的,如“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有些则是从审美情趣出发,如“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有些则是心理需求,如门前植柳、槐、枣,乃取其谐音“流”、“怀”、“早”,意为珍珠玛瑙流入大门,怀有金银财宝,早生贵子。

  最忌讳的是门前栽桑,院中植杨,屋后种柳。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所谓的“鬼拍手”,即杨树,民间又叫“呱哒手”等。刮起风来,杨树叶子“哗哗”响,噪得人心烦,也易为盗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树。桑与“丧”音近,民间忌讳;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

  这种俗信,应是汉唐以后形成的。因为,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中,有门前植桑的简文。这条简文讲的是某乡一个官吏奉县丞之命,查封一个人的家产,此人家产有:“一字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意思是说,这人有堂屋一间、卧室二间,都有门,房屋都用瓦盖,木构齐备,门前有桑树十株。可见,当时云梦一带并不忌讳门前植桑。云梦古属楚地,楚地巫风极盛,素以“好巫鬼,重淫祀”著称,却不见“前不栽桑”这条俗信。君不见蚕茧之乡遍地皆桑,也不忌讳房前屋后,并以“桑梓”代称故乡,可见此俗信未必死板恪守。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一俗信,乃后人的一种求吉心理,也是一种迷信说教,我们今日理应摒弃;“院中不栽鬼拍手”,乃是为了安静,尚有一点道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7-07-19 07:40

上一条: ·[陈华文]简论文身的审美动因
下一条: ·[陈华文]论吴越丧葬文化的改革与对策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