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作者:记者 项江涛   摄影/图:项江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6 | 点击数:2302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座谈会现场 本网记者 项江涛/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项江涛)1月15日,《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图书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口述实录的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认为,《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的出版是学界与地方政府在抢救、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共同合作的成功范例。船民口述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区域性、文化性、行业性,在现代社会,当很多文化事项逐渐远离并淡出人们的生活时,文化的精神和文化因子也会随之消散,所以对其文化细节的阐述是学者的责任。朝戈金认为,民间文化保护如果缺少了对细节的追问,在研究中变多了一些臆想和武断。

  大运河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以往人们多注重其开挖、浚治、管理、交通、运输、灾异、设施的建筑与维修以及环保等内容,但是,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遗产,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还不够。与会学者认为,《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从另一个角度向公众揭示运河的珍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运河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那些历史文化遗产,除了今天还保存着当初的物质遗存外,我们已经再也看不见生活在其间的人群以及他们一系列活生生的生活状况了。而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古航道如今依旧较好的发挥着运河的功能,它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继富认为,人类文明在大运河两岸所呈现出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文明延续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课题组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拓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院施爱东认为,《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通过近百年来船民生活为中心,以口述史的形式保存下来非常重要,口述实录的关注点转向了普通的民众,表现了民众记忆中重要的部分,体现了民众自我的记忆选择,突出了民俗学科定位的价值。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张勃提出,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弥补了文本的缺憾,使文化语境的保留更为完整。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 本网记者 项江涛/摄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01月16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关于征集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的通知
下一条: ·越南表彰民间文艺工程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