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万建中]狂欢:节日饮食与节日信仰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1 | 点击数:4988
 

 

[内容提要] 中国人的节日活动主要是饮食。由于民众集体活动的空间比较小,饮食活动遂超越单纯食欲的需要,成为民间狂欢最基本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活动集中和“合法”展示的场合。饮食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兼容性,有助于排除对抗,趋于适应和融合。将节日的基本活动定位于饮食,更容易展现节日的合欢性质。

[关键词] 节日;饮食;民间信仰;狂欢
 

本文刊于《新视野》2006年第5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许会荣]砖瓦构建中的晋商文化探解
下一条: ·[万建中]龙舟竞渡习俗渊源新探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许晶仪]“拜拜”与“贤妻”:潮汕女性节日劳动短视频的自我编码·[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刘人瑛]“食”间礼序:人生仪礼中的饮食民俗映射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
·[李顺]以节日之名:消费主义的现代性实践·[李士强]节日的延续与调适:哈尼族苦扎扎节文化韧性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