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李柯 游红霞 姚莉 唐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3 | 点击数:11482
 

  第二分会场议题为“中华创世神话的传承与应用”,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唐启翠、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游红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景春评议。代表们从各自的角度围绕“中华创世神话的传承与应用”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上半场,吴晓东研究员通过考证追溯《大荒经》陈素娣的起源,探讨了关于《山海经》中神话开发问题的思考。指出山海经里面蕴含了很多文明起源,挖掘这样的东西才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时候,更重要的事情是寻找一些文化的源头,把一些文化起源坐实,做一些务实的、实在的东西。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张洁首先介绍了上海市群艺馆通过与华师大等单位合作,所展开的以“中华创世神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及其在传播中华创世神话中的贡献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华创世神话的传播实践问题。她特别推介了由上海市群艺馆策划,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团队历时一年多打造的中华创世神话读本,认为这套书对树立创世神话的谱系、架构中华创世神话的知识体系,对促进创世精神的弘扬,理解感悟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赣丽教授分析了壮族布洛陀神话演化的轨迹,指出神话是不断产生的,至当代则不断趋于简单化,民族化,世俗化,布洛陀是远古时代壮族氏族部落的创世始祖,其史诗更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她呼吁大家一定要把神话的内容做大,强化延续民族认同的纽带。

  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潘美凤从“吕巷小白龙”神话的产生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特别论述了“吕巷小白龙”神话的当代传承。介绍了“吕巷小白龙”神话的传承举措,指出镇政府把“吕巷小白龙”作为特色文化项目来抓,通过建立保护和传承机制、挖掘和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加强传承人的培育和培养、建设传承基地等工作,使“吕巷小白龙”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展现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陕西省宝鸡炎帝陵管委会主任潘晓宇探讨了炎帝精神在宝鸡神话传说中的传承与发展,介绍炎帝故里——陕西宝鸡的炎帝文化与资源。呼吁弘扬炎帝神农文化的根脉效应,发挥炎帝神农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认同根基与文化支撑。并提出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认为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炎帝精神走向现代的重要途径。

  云南省双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双谢佳君以"双柏县"、“虎文化”、“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几个关键词论述了双柏县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首先,他用中国虎之乡、滇中秘境、楚雄南门、査姆故地四个词概括了双柏县的文化特色。其次,具体介绍了双柏县的资源条件、双柏虎文化的渊源、特点、价值、信俗、仪式、节庆等。最后,从节庆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资料收集与整理、队伍建设、机构建立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双柏县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河北省涉县娲皇宫管理处副主任刘艳凤揭示了女娲神在创世神话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涉县娲皇宫的发展现状、神话起源、民间祭祀、民俗活动等内容,总结了河北省涉县娲皇宫在女娲神话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副教授雷伟平以尧舜禹三官神话的传承为例,讨论了“三圣同述:人文祖先创世神话的传承”,详细阐述了尧舜禹在中华创世神话谱系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提出尧舜禹三官这种三圣同述的文化模式,有利于祖先创世神话的共同讲述,具有扩大讲述内容,促进创世神话传播的价值。

  贵州省德江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谢勇以贵州省德江傩堂戏为例,探讨了中华创世神话田野调查研究实践。谢勇指出,德江傩堂戏是中华创世神话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他从德江傩的历史渊源、傩堂戏的传播、德江傩堂戏(杆神)与中华创世神话的关系、德江傩堂戏的社会影响及历史地位、德江傩堂戏三十年来的历程回顾、对德江傩戏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等六个方面详细绍述了贵州省德江傩堂戏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工作。

  下半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唐启翠探讨了“日晷、允执厥中与建极绥猷:紫禁城的“创世”神话传承与重演”。她指出创世神话的三个重要面向:一个是确定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一个是确定人与神的关系;一个是确定一种秩序。而神话的要义、创世神话的意义在于对当下的建构。

  湖北省远安县文联主席魏晓红介绍了嫘祖文化在湖北远安的传承与发展,对远安县在弘扬嫘祖精神、传承嫘祖信俗、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整合等方面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汇报。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嫘祖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开发利用嫘祖文化尤其是嫘祖信俗文化艺术资源,对于服务时代社会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成绪探究了禹羌神话背景下的区域文化传承与运用。他从北川禹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佐证和研究成果、北川大禹祭祀的影响力、北川禹羌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展开阐述,最后从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文化项目落实、品牌打造、文化传承传播、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北川禹羌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馆长李伟报告了四川盐亭创世神话《嫘祖》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情况。指出作为嫘祖故里的四川盐亭,其民间流传着大量的与嫘祖相关的创世神话,并围绕嫘祖文化渊源、嫘祖文化现状(嫘祖文化圣地命名、嫘祖文化学术研究、嫘祖祭祀活动、嫘祖文化宣传)展开相关论述。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何华湘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了中华创世神话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变异、保护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等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刘捷报告了北川鲧禹神话传承调研实践的课题研究情况,指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中保存着丰富的大禹文化资源,但在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存在开发规划的不当,应该更注重大禹神话与羌族文化的结合,不拘泥于传世文献,立足“受众”,以维系神话传说的“场域”。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覃琮论析了文化空间视阈下瑶族密洛陀神话的保护与传承,讲述了瑶族密洛陀神话在当代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并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提出其保护和传承的思路和具体举措。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从产业开发的角度介绍了绍兴大禹神话的当代传承,包括绍兴大禹神话的语言叙事、祭禹仪式等。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绍兴大禹文化发展存在的缺失,如绍兴大禹神话的传承发展现状还有待改进;大禹神话的语言叙事、传承和传播有限;大禹神话的景观叙事、生产和发展有限;大禹神话的仪式叙事如公祭等也存在不足。

  河南师范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任志强基于中原神话的考察探讨了创世神话的超地方性和地方性。指出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神话与作为超地方性的神话,是神话文本的一体两翼,共同构成神话叙事的多重面向,在中华创世神话的传承过程中,二者应被同等重视,不可顾此失彼。

  发言结束后,黄景春教授和吴晓东研究员分别对上下半场进行了评议。黄景春教授对学院派和实践派的研究进行了对比评价,指出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和观念,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才能多角度地研究中华创世神话,才能产生丰富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我们要重视理论性研究的意义,也要尊重实践性研究的价值。吴晓东研究员点评了下半场的发言,指出发言代表的题目紧扣“传承”主题,涵括了很多内容,论坛提供一次很好的平等交流、深细讨论的机会。

  第三分会场议题为“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价值与传播”,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季中扬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社长闫德亮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蔡丰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赣丽教授评议。会上,来自上海、南京、浙江、河南、湖南、山西、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创世神话保护传承单位的代表围绕“创世神话的当代价值”主题,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视角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深入的交流。

  上半场,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仲富兰教授分析了中国的创世神话中人物补天、填海、追日、奔月、射日、治水,体现了一种尚德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古老、最强壮的生命之根,与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精神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研究创世神话的意义是弘扬传承其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和精神力量。

  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馆长探讨了神话的神圣性与神秘性,以及神话的当代性的问题。提出不能简单武断地用所谓的科学的判断来看待神话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领导干部一定要尊重民间的情感,敬畏民众的信仰,尤其是古代的神话。

  河南省郑州市政协文史委常松木主任科员从《山海经》记载的大禹世系、《山海经》与大禹治水、《山海经》与禹铸九鼎、《山海经》与众帝之台、帝之密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禹与《山海经》的关系。认为《山海经》所记载鲧禹世系与《史记》虽有不同,却提供了别样的研究资料及角度。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研究中心耿宝山主任阐述了河南省西华县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现象及其时代价值,指出西华独具民族特色的盘古女娲创世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密集分布着盘古女娲共同创世的遗址群及创世故事。近年来,在中央文史馆“中国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课题组”的牵头和引领下,社会各界对西华独具特色的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研究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缙云书院黄帝文化研究中心朱勇分析了缙云县在黄帝文化中的地位,“缙云”两个字与轩辕黄帝的关系,并介绍了目前缙云的黄帝祭祀以及黄帝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工作。他提出今后将继续以缙云为基点,打造黄帝文化研究高地。

  山西省尧都区尧商尧才办公室副主任,临汾市作家协会高树德副主席从尧舜禹划定九州,设置官职,缔造古中国的神话出发,认为尧是中国之祖,尧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指出尧都是4500年前中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的熔炉和通道,具备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要素,并提出文化挖掘的路径问题,认为一是要从典籍之中挖掘,另外就是要从民间中去挖掘。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特约研究员肖敬东探讨了如何从中西创世神话的共性和差异中,并在考古、历史及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现代哲理解读和肯定,从而实现价值再造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服务,建构华族乃至世界不同文化阶层及族民的高度认同等问题。

  下半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季中扬教授探讨了龙母传说的北向传播与“秃尾巴老李”故事的来源问题。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情况的探析,认为山东地区的秃尾巴老李故事是在多重外因影响下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变异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蔡丰明研究员提出了界定“创世神话”这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重要性,分析了创世神话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中发生断裂的原因,阐释了创世神话所具有的混沌性、创造性和神圣性的精神价值,认为创世神话能为当代社会提供可贵的参照。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主任、研究员吴敏从创世神话出版工程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下,上海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等对创世神话系列讲座的举办、《中华创世神话六讲》的出版传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认为这些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上海中华创世神话工程的全面展开。

  广东白云学院邵子华教授分析了中华创世神话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人学要素。认为揭示、阐释其中的人学要素的意义在于对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追本溯源,借此审视与自身、社会、时代的关系,最终目的是增强个体生命的自觉性,从而在新时代认识、发现、实现自己。

  河南省汝州市文联相黎丽主席通过开展关于女娲文化的自然遗迹遗传、民间传说故事、民间信仰和衍生出的民间习俗等方面的田野调查,介绍了女娲文化在中原地区的迁徙发展,女娲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承情况,进一步挖掘出女娲“创新、奉献、担当”精神的现代意义。

  杭州师范大学袁瑾副教授认为作为治世明君和仁义孝子,舜的事迹在春秋时就被纳入典籍,经过后代不断丰富,已然颇成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形态。典籍中的记载并不能确定是上古史的真相,其中不少是古人根据当时见闻的资料记录和拼凑。然而,这些记载所形成的庞大故事群几乎囊括了后世关于舜的传说的基本情节单元,并以“公共知识”的姿态成为民间叙事的蓝本。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李柯在田兆元教授《中国雪神考》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雪神滕六在古典文学中的形象变化进行了历时性的探究。他通过文献考证和文本分析得出,在唐以降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雪神滕六的形象立体而多面,其性格特征的塑造同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诉求以及植根其上的儒家伦理道德息息相关。一方面,滕六对美色的喜好、对豪侈的追求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这显然不符合强调群体性、稳定性的农业组织方式及儒家礼教,作家们对此的书写方式也多是随意而轻浮的。另一方面,滕六以其施威弄雪的神力而成为丰收、祥瑞的象征符号,则恰是顺应了农业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共同想象,他的这一特征被处于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体系之中的文人士大夫有意书写并放大,因此而在生活世界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孟令法认为创世神话既是一种口头传统,也是一种图像叙事。神话的口头传统是时间叙事,图像描绘是空间叙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其研究的焦点在于口头传统和图像叙事以何种形式相互转化,转化的成果是否对等。他认为,创世神话的图像化可从其叙事载体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切入。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吴玉萍阐述了中华创世神话包含中华文化基因,给族群奠定了最基本的文化观念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创世神话负载的原始意象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胸襟与气质颇为一致。从创世神话与上海的渊源中发掘出上海成之为上海的元素,探寻上海城市密码,触摸上海人的精神脉搏,对于上海卓越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会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蔡丰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赣丽教授分别对上下半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蔡丰明研究员指出上半场的八位学者的发言都表达了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尊重、热爱以及高度认同,认为创世神话体现了中华文明伟大的创造力。中华神话和西方神话不同,有各自的发展脉络。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源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历史,不承认民族的神话等于否认了该民族的文化身份。徐赣丽教授指出很多学者的研究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会议的讨论非常有价值,大家从不同侧面论证了中华神话的历史发展和鲜明风格。学者们应带着对神话研究的反思来理解中华神话的传统价值和当代意义,进而探索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2019-01-12
【本文责编:郑裕宝】

上一条: ·主题书展:神话学的世界——华东师大的学术文脉与传统
下一条: ·“温州大学民俗学毕业生联谊会暨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行
   相关链接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王二杰]礼俗互动下东海孝妇现代传承
·陈泳超:《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以“革命”为标杆》·[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
·[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金鹏程]“中国没有创世神话”就是一种神话
·中国民间文艺的现代传承与艺术创新研讨会实录·《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
·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菅丰]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
·创世神话:以时间和空间为编码,揭开世界的“底牌”·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