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特写:年味在香港
  作者:记者 高路 张天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5 | 点击数:6253
 

  派“利是”自然离不开“利是封”。今年的“利是封”市场格外火爆,几乎各家商场、超市、便利店和杂货店都会供应各式各样的红色“利是封”。龙饰自然是今年“利是封”的主打图案,其他如锦鲤、福字、梅花等图案的“利是封”也比较常见。除派发新钞外,人们有时也会将糖果装进“利是封”,送给小朋友们。

  “利是封”同样可以用作装饰。将“利是封”挂满年橘摆在自家店面里,取其谐音“吉”“利”,寓意来年大吉大利、生意兴隆。

  吃年饭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大部分家庭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或在家里设宴,或外出到餐厅订上一桌,全家上下围坐一起,一边津津有味享受美餐,一边分享一年来的收获与喜悦。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鸡、鱼、海鲜、年糕等菜肴。其中鱼寓意“年年有余”,年糕意味“年年高升”,发菜则取谐音“发财”,都是为了在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葡萄、小橘子则象征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2011年,访港旅客再创新高,香港旅游业赚得盆满钵满。适逢内地春节长假,来香港过年的游客也不在少数。携全家来港过年的一位上海游客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五口几天前来到香港,在一家享誉盛名的饭店享受了年夜饭。

  “选择在香港过年就是想体会一下与内地不一样的年味,没想到这里的过年气氛这么浓。”他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2年01月24日 19:49:4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传统民俗回归 年俗产品走俏
下一条: ·冯骥才:龙年说“龙”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