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座谈会召开
  作者:段泽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25 | 点击数:8412
 


  11月13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又一重点实施项目──大型图文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座谈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本报社长向云驹以及罗哲文、陈志华、宋兆麟、李耀宗、潘鲁生、李玉祥、郑一民等来自建筑学、民俗学、遗产学、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民协民间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王锦强主持。

  从古村落代表性的标准与选择到古村落实际考察面临的诸多问题,从书籍编撰的卷数及分类到编纂作者队伍的组成和编纂进度,与会者对《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对中国古村落的及时整理与记录是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村改造工程实施,不少古村落面临消亡的危险,此时,出版具有展示古村落当代家底功用的《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现实意义巨大:不仅可以将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古村落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传播给世人,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古村落面临的消亡危机以及及时有效抢救保护它们的迫切性。

  据了解,中国民协在发起和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伊始,就把古村落视为重要的调查和保护项目之一。经过多年来的追踪、考察、测绘与拍摄古村落等前期准备,将在《中国古村落代表作》中收录国内各省份的典型性古村落图文资料,并拟定以古村落在中国地理版图的位置,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的集成卷本。初步方案为每卷的册数视区域古村落精品之多少而定,每册包括古村落15至20个,每个古村落为一单元。全部图文稿件的编纂工作拟于2011年12月底完成。

 

【相关报道】

《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搜狐文化 2010年11月16日19:27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又一重点实施项目--大型图文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工作计划与编纂方案已大体确定,并于11月13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座谈会,征求乡土建筑学、民俗学、遗产学、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协会会长罗哲文,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分党组书记罗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李秋香安荣教授、副教授罗德胤,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山东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民俗摄影家李玉祥,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郑一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放、万建中等古建筑、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丛书编写的学术定位、编写规模、分类标准、实施方案以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等方面的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议由中国民协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王锦强主持。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奇观,保存至今的众多古村落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中国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绝妙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中国古村落不仅空间形态多种多样,而且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农耕文化和乡土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生长空间,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或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古村落在传承中华文明、构筑中华文化大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大批古村落已从我们的文化视线中悄然隐退,特别是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日趋衰落甚或消逝。因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2002年发起并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伊始,就把古村落列入重要的调查和保护项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室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村落民居及历史文化村镇的调查和记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蕴涵的学术视野和文化高度,也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文化认知和学理支持。

  冯骥才详细介绍了这个项目的缘起和具体的实施过程,阐述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丛书的编纂内容和宗旨。他指出,当前编纂的这套图集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施近十年来的文化整理和学术总结,是古村落保护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一次文化启动。它将汇集全国各地广大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研究专家学者及其它学科精英们的田野调查研究心得和智慧成果。它不仅是中国古村落的一个图录,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排列出来,还是古村落在当代的一份真实的文化家底和基础档案记录。古村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文化基石。它是人文科学的综合成果,包括人类学、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方面学科的交叉。有很多村落如果单纯从建筑看,它的价值不见得是非常高的,它可能有特殊性。从人文角度看,可能它的建筑就是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我们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世居于古村落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历史文化记忆。这些东西才是村落的生命,而且是独特的一种生命,因而表现出独特的气质。冯骥才认为,在中国乡村面临日益城镇化的今天,编辑出版《中国古村落代表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是一代学人应有的学术担当。丛书的出版将立足学术的视野,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对中国古村落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记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联网-中国艺术报 2010-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世界最大西方私人汉学藏书“罗氏藏书”落户上海
下一条: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民俗学会联合赠书通告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张晓蕾]地方社会变迁与民间音乐传承的嬗变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施爱东]叶春生:民俗学是用脚走出来的学问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
·[李红 胡彬彬]中国村落研究的三种范式·[李向振]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