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黎锦絣染:中国独一的染色技艺
  作者:记者 于伟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4027
 

染料全来自天然植物

经线染色后,再加上纬线编织,一件精美的黎锦即可问世。

  文图 海南日报 记者 于伟慧

  絣染是我国古老的印染方法,这种特殊技艺在海南黎族尚存,虽然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通常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还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用絣染技艺制作的“盘班布”、“海南青盘皮(被)单、”“海南棋盘布”等被作为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现在絣染的技艺在我国已十分罕见,在海南也只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黎族美孚方言区有此技艺传世,在黎族妇女中目前掌握此技术的不过十人。

  絣染,黎族称结染,扎染。是先絣染后织布的独特手工技艺。宋代之后文献有记载。苏东坡被贬居儋州期间,曾作“峻灵王庙记”(庙位于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其中说到“结花黎”,指的就是黎族的絣染技艺。

  絣染是把理好的纺线做经,紧缚在絣染架上,然后用青色或棕色的棉线在经线上扎结所需的花纹图案,随后从木框上取下来,放入染缸里着色,染后晾干,摘去所结的棉线,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朦胧晕色经线。再在经线上织上彩色的纬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件精致的黎锦艺术精品。

  絣染技艺是黎族人民独创的古老染织技艺,是我国染色技艺的活化石。现今,因机织产品的广泛使用,絣染织布的手工技艺已濒危,随着掌握这技艺的少数老年妇女的去世,这技艺很可能会失传,亟需保护。

  黎族独创 先絣染后织布

  絣染,史书亦称“缬染”。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云:“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班斓谓之缬。”元代吕诚《耒鹤集》卷一记载儋、万两州黎族民间普遍使用“缬花黎布”。当时运用结染技艺织成的“缬花黎布”“盘班布”“海南棋盘布”等已是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王海昌介绍,絣染技艺的兴起,起初是全岛性的,后结染中心逐渐西移至岛西的东方、昌江地区。至明清时期,生活在海南岛西部今昌江、东方境内的美孚方言黎族,将此独特的技艺发扬光大。絣染在其他地区的黎族中已失传,现仅存于操美孚方言的黎族妇女中。而据目前调查,如今掌握该技术的妇女已经不足十人。

  省非遗保护专家符策超说,絣染是黎族人民独创的染色织布方法之一,絣染工具、棉线和染料都来自自然,取材容易且没有污染。现代化的机械纺织染色技术无法取代。

  絣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价值,有重要的纺织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但都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实用价值,絣染技艺普遍应用于黎族的筒裙织物上,筒裙是黎族生活的常用服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2010-08-30

上一条: ·推约和兑地约:民间传统的房产转移手续
下一条: ·德国古老赶牛仪式庆贺放牧归来(组图)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张君]隐性知识视角下黎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反思·[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邓琼飞]“袍隆扣信仰”对黎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王锦强]海南黎族陶艺:女制陶男莫近·[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
·[王晓平]黎族音乐研究回顾与反思·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