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作者:记者 张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8 | 点击数:4633
 


11月22日,在彝历过年日这个美好时刻,州内外众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欢聚神奇美丽的彝州首府鹿城,共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编纂顾问王天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何兆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禄文斌,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卢邦正,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省政协民宗委原主任马立三,省司法厅原厅长阿苏大岭,州委书记、《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编纂委员会主任邓先培,州委副书记、州长、《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主编杨红卫,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卢显林,省民委副主任李国林,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大理州委原副书记颜绍学,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从学,大理州政协原副主席杨培香,在楚的其他州党政领导和部分州级老领导等出席首发式。

  州政协主席、《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编译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怀德主持首发式。

  王天玺在讲话中指出,《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出版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彝族同胞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通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经典。收集、抢救、挖掘、翻译整理彝文经典古籍,是很多彝族文化专家学者、全国广大彝族同胞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和梦想。楚雄州委、州政府组织各方面力量经过三年多艰苦努力,编译《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是彝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一件大工程和大好事,意义深远,体现了楚雄州委、州政府领导的智慧、远见、决心和魄力。彝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彝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彝文经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智慧的宝库,做好《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编译出版工作十分必要。希望楚雄州委、州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彝族同胞知晓并了解;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要利用好《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使大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推动和繁荣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邓先培指出,正当举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我州隆重举行《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仪式。《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出版发行,是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对加强彝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加快推进彝族文化名州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州委、州政府把民族文化保护开发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了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目标,不断加大对彝族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开发的力度,切实做好彝族文化研究及彝文古籍翻译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一批优秀彝族文化典籍,为打造彝族文化精品,构建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史料和智力支持。

  邓先培指出,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典型代表,毕摩经又是毕摩文化的结晶。鉴于毕摩文化在彝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州分别于1982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召开了全州毕摩座谈会,充分肯定毕摩在继承和发展彝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彝族民间知识分子,要求对毕摩给予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此举充分调动了毕摩和民间收集、抢救、挖掘、翻译整理彝文古籍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摩文化的“濒危性”日趋突出,抢救和保护毕摩文化迫在眉睫。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民委、省民委等中央、省级相关部门以及全国彝族同胞的关心重视下,在四川、贵州、广西和我省广大彝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经过我州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目前,计划编译出版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材料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整理工作正有序推进,前期出版的30卷已正式发行。

  邓先培强调,彝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是落实《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党的十七大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大部署的实际行动,是保护彝族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大举措。全面完成《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出版,是一件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希望担负着该书编译工作职责的部门和同志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使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早日全部问世,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好彝族文化继承和发展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红卫指出,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州委、州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发展彝族优秀文化为己任,把“实施民族文化战略”作为州委、州政府推进发展工作思路的四大战略之一,将建设彝族文化名州作了系统部署。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是继承、保护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倾注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厚爱。我们不能忘记省委、省政府和省民委、省财政厅对我州开启这项伟业给予的关心支持;我们也不能忘记,所有编译组织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是首次对中国彝族文化遗产的一次盘点和大展示,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彝族文化遗产巨著。要全面完成这项伟大工程还任重道远,但是在各方面的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州有决心、有信心按质按量圆满完成这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重任,向省委、省政府,向国家民委、省民委和省级有关部门,向全国彝族同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发式上,宣读了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发来的贺信;禄文斌、沙马拉毅、卢邦正、马立三、李国林等作了讲话;邓先培、杨红卫、卢显林代表州委、州政府向省文史馆、省民族博物馆、省彝学会、四川省彝学会、贵州省彝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大理州彝学会、州图书馆、州博物馆等九家单位赠书。

  当日下午,出席《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式的州内外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观了州博物馆,并赴彝人古镇参加“彝族年”庆典活动。(楚雄日报 张黎)
 

  文章来源:新浪 2008年11月25日 08:57

上一条: ·布依族古文字被“发现”10部古籍晋升“国宝”
下一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吉昌契约文书汇编》
   相关链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林玲]神性与伦理:虞舜孝感动天故事的经典化·[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
·[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施爱东]“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卢云峰] 论“混合宗教”与“独立宗教”——兼论《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之经典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