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04-15 | 点击数:3094
 

【人民周刊:专题报道】

  
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萧放 
 

  
  编者按:春节从何时开始?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春节和我们所说的“年”有什么区别?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哪些民俗节庆?春节之于中华文明又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甲辰春节到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推出的“春节——我们的节日”文化六讲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讲述春节民俗和文化,本刊采撷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作为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以辞年礼俗、团年礼俗、拜年庆贺与迎春礼俗组成的年俗长卷,绘就了春节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辞年礼俗,
  调整、巩固、增进人际关系
  时间在四季中流转循环,但并不追随旧轨。如何在四季循环中安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拥有强烈时间意识的中国人,发明了一系列年节礼俗作为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
  作为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年以除夕夜与新岁凌晨为中心,包括除夕前、除夕夜、新年三个时间段。围绕着这三个时间段,形成了三大年节礼俗:辞年礼俗、团年礼俗、拜年庆贺与迎春礼俗。
  腊八之后就进入了年。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人们把所有关系进行梳理,通过送礼、慰问、聚餐的方式表达感谢、感恩,对一年来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调整、巩固与增进,这个习俗就是辞年礼俗。辞年礼俗以馈赠礼物、岁末聚饮、祭祀神灵、清洁环境为主要内容。
  中国人特别强调相互之间给予物质和精神温暖的时间点。辞年之际,通过馈赠礼物的方式,给予一些遇到困难的亲人以支持;到了年底,人们会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开始清洁周边环境,同时给自己剃头、沐浴、更衣,清洁自己的身体;完成净化仪式后,人们会祭祖,这是春节文化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看到,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的民俗特别强调伦理,特别强调对老人的尊重。
  有些民俗格外重视老人、重视长辈。例如,中国的民俗认为,节气转换、新旧时间转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身体羸弱的老人的健康遭受损害。所以,在过大年时,人们会给老人买新鞋,寓意让老人能够穿着新鞋走更远的路。这是中国的伦理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
 
  团年礼俗,
  体现中国人价值观
  团年和守岁的民俗是年节仪式的关键环节。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中国人对家特别重视,对家有特别的情感。在中国人的情感里,家和国是一体的、同构的。因此,过年回家吃一顿团年饭,是值得特别肯定的年节习俗,也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年夜饭是凝聚中国人家庭情感与信仰的精神大餐。一家人在祖宗牌位面前聚餐,按照民俗习惯,这顿特别的团圆年夜饭的第一道菜、第一碗饺子要献给祖宗,以此追怀传统,追怀历史。
  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物质基础,但年夜饭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功能依然有它的价值。年夜饭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是精神的圣餐。
  每一道出现在年夜饭桌上的菜品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年夜饭的餐桌上一定会有鱼,表示年年有余,以及对未来丰收的期待。除了鱼之外,还会有红枣、丸子、豆腐、韭菜,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长长久久。有些地区的年夜饭还会有干马齿苋、干茄子之类的菜,寓意平安福乐。菜品虽然很普通,但是人们吃年夜饭的时候,每个人必须尝一筷子,寓意未来会有幸福生活。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发压岁钱的环节。发压岁钱是团年礼俗之一,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年是新旧时间交替过程中的转折。人们认为,在节气交换的转折时间段里,内心不易安定。为了抚慰心灵,此时需要一个让人们能够得以安定的习俗与仪式,从而顺利平安地度过这个关头。这个仪式就是发放压岁钱,通过发放压岁钱的方式压住不安,让小孩在未来健康成长。从前的压岁钱是象征性的纪念币,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人们开始用流通的货币作为压岁钱发给儿童。
  吃了团圆饭、发了压岁钱之后,就到了守岁环节。守岁是指人们通宵达旦守护新岁的到来。隋唐之后,守岁礼俗成为全国通行礼俗。
 
  三种年节礼俗,
  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
  度过除夕夜之后,人们便迎来了新年。此时进入第三阶段的年节礼俗——拜年与迎春。
  拜年包括拜祖先、拜长辈、家族互拜等。拜年时,人们一定会带一份礼轻情意重的拜年礼。
  与拜年庆贺同样重要的礼俗是迎春礼俗。自汉武帝以夏历正月为一年岁首时,农历新年和立春往往相继而至,迎新年和迎春的礼俗往往合二为一。
  这时,人们会贴春联、吃春饼、饮春酒。“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杜甫《立春》一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饼。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统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交流情感的节日,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对家的重视,对人际伦理的重视,对他人的关爱。
  以时间更新意识为动力的年节礼俗构成年节习俗的骨干,通过辞年礼俗、团年礼俗、迎春礼俗这三个环节,融入了中国人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把信仰和祭祀、自然与社会、家族与国家相互连结,融为一体。传承这些严肃、丰富的年节礼俗,不仅是恢复传统、继承传统,也是我们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的贡献。
 
  (本刊记者付冰冰整理,国家图书馆李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周刊》2024年第3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下一条: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王素珍]民俗学的制度与礼俗研究谫论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
·[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