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
  作者:郑然鹤 庞建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0-16 | 点击数:7245
 

摘  要:高校领域设置非遗学科问题日渐引起关注,韩国的案例或许可供借鉴。韩国的非遗保护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00年后经历转型,非遗教育从单纯的指定传承人传授教育,发展为包括技艺传承人教育、专门人才培养和社会普及教育在内的“非遗教育铁三角”,形成了传授教育和学科教育并进的双轨制模式。其中,高校学科教育不仅承担了提升传统传授教育的职能,而且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文化传承需要的非遗专门人才。目前的学科设置上表现出跨学科融合和突出优势学科的特点,人才培养上重视实践能力和专门能力的培训,还存在学科独立性模糊和理论建设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韩国非遗教育;学科教育;传授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作者简介:郑然鹤,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研究官(韩国首尔03045);庞建春,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韩国首尔04763)。


  在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中,教育都是重中之重。随着非遗保护的深入开展,中国高校领域是否有必要设立相关学科以培养专门人才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一议题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不失为一条有益的路径。韩国是开展非遗保护较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专门机构负责,而且教育项目多种多样。单从类别和规模来看,这些非遗教育分别针对传承人和社会两大群体,内容覆盖各种非遗事象门类,教育活动有体系、成规模,且正规化程度较高。那么,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这个高度制度化的教育体系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问题需要反思?本文简单回顾韩国非遗教育的发展历程,针对其中高等教育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以下简称“非遗学科”)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教学体系和人才出路等角度,审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非遗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体系

  在韩国,传授教育是国家非遗传承的重要制度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开始重视保护传承人,推出传承保有者认定制度,随后在1982年建立重要无形文化财传授教育馆,开展以指定传承人为中心的传授教育。这样的教育馆按地区设若干分馆,成为韩国非遗传承教育的主要机构。长期以来,除非正式、非常规培训和普及教育外,教育馆一直是韩国政府主导下唯一的非遗传承专门教育机构,直至无形遗产院的建立。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诞生后,韩国积极参与,并于2006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2006年,韩国议定成立亚太无形遗产殿堂,在公约的框架下,代表韩国政府施行非遗保护工作,这个机构2012年更名为国立无形遗产院,2013年正式启动工作。作为专门承担非遗工作的综合行政机构,无形遗产院不仅负责非遗的展示、公演、调查和研究,而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安排各种资助项目。其中,推进传承教育是该院四大核心课题之一。目前这里的教育项目分专业培训和社会教育两大块,在课程设置和学员召集上实现了常规化,部分专业培训还颁发结业证书。这里成为了韩国非遗保护中的新兴正规教育机构。

  随着无形遗产院工作的推进,韩国高中和大学内的非遗教育也有所发展。2015年,韩国政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全及振兴相关法律》(2016年3月28日实施,以下简称“非遗法”),其中规定传授教育是“保有者及保有团体、传授教育学校实施的教育”。此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出现了以前非遗相关法律中看不到的“传授教育学校”这一用语,专指在高中、大学内开设国家非遗项目相关传授教育课程,学生在3学年内修满21个学分后,可以取得参加传授进修资格证考试的资格。这一制度是针对以前传授教育馆封闭式师徒继承模式的对策,后者仅限于保有者和保有团体,重点围绕艺能和技能的传授。而这一新教育范畴的主管单位就是无形遗产院,其宗旨是创造将非遗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优点相结合的新的传授教育模式,开拓非遗传承体系多元化的局面,提供引导新生代进入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以此激活非遗传承,培养年轻优秀的传承者。国会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金胜源议员在2020年12月的文化财厅国政监查中曾提议,通过扩大传授教育,保护因传授教育断代而面临危机的无形文化遗产,其方案就是扩大“传授教育学校”。

  不过,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多难题。非遗法(2016年12月20日修订,2018年12月24日实施)第30条中虽然包括了高中,但是运营传授教育学校需要开设3年的课程,同时安排保有者、传授教育助教和进修生的实习教育,这实际上很难嵌入目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高中体系,除非是艺术类专门高中。高等教育领域不太一样,除传授教育以外,开始有部分院校开设非遗相关科目,培养包括技艺传承人在内的专门人才。截至2020年,本科开设非遗类课程的有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安东大学、忠北大学等3所国立大学,另外高丽大学、中央大学、东国大学和全北大学等则开设了相关研究生课程。下面就以这些院校为中心,看看高等教育中非遗相关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
下一条: ·[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
   相关链接
·[刘宝存]欧美大学多向发展跨学科教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