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高华瑶族药浴生产性保护的实践
  作者:杜薇 杜双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3-14 | 点击数:9751
 

摘   要:瑶族药浴是“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作为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贵州省从江县高华村瑶族药浴的药材种植、洗浴设施、洗浴空间与文化禁忌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两个发展并存的知识体系、实践系统和价值观念,一个是瑶族族内实行的传统药浴知识体系、多元的洗浴类型和整体的价值观;另一个是旅游场景下对外来游客实行的规范化药浴养生知识条目、易操作的旅游体验项目流程和注重服务的现代市场观念。个案力图呈现民族村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机理和动力。

关键词:瑶族药浴;生产性保护;族内多元;族际单一

作者简介:杜薇,女,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西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研究;杜双双,女,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香料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6BMZ092)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生产性保护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之一。聚焦生产性保护中非遗的表演化、商品化、真实性、整体性,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要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商业化与旅游化,强调非遗核心技艺的完整性保护。另一部分学者则认同市场作用,主张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性发展。2012年,《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发布,将生产性保护界定为:“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因此,各级部门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工作。

  瑶族药浴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种植物配方对风湿类、皮肤类、妇科类疾病的良好疗效闻名。通过2011年政府投资改造瑶族药浴设施,2013年编制《高华村瑶浴休闲度假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省从江县高华村成为了区域内最有吸引力的瑶浴主题文化旅游村寨。2014年,高华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高华瑶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村民们积极种植药浴药材,开办体验药浴的农家乐,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拥有“药浴谷国家AAA级景区”“瑶浴之乡”称号的高华村,2019年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总收入约216万元。瑶族药浴这一日常生活洗浴方式,开始由寻常变得不同寻常,从瑶族村民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成为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和当地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命运
下一条: ·[杨利慧]从“民俗教育”到“非遗教育”
   相关链接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钱永平]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
·[刘德龙 张兴宇 袁大伟]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季中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手工文化建设·[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钱永平 李波]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刘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