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田兆元]中国春节:节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2-10 | 点击数:10267
 

   一种文化形式,一定有其符号代表。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多是以地域社会为中心,其节庆形式犹如生产形式,具有多样性的地域认同特点,且多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经过长期积淀,节庆形式也相对稳定,因此其传播需求不是很迫切,对其符号的生产与传播并不是很在意。中国节庆的符号很丰富,但是不够聚焦,在过去也没有强烈的传播意识。中国社会迅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很多的节庆形式发生变化,其符号的认同度降低了。以春节为例,传统的以春联为代表的春节诗意景观符号因为建筑空间改变被压缩,以鞭炮为代表的春节声音系统因为城市管理而改变,以灶神为代表的春节信仰因为厨房空间的改变而近乎消失,而新的春节外出旅游等习俗的出现等,加速了传统春节文化符号系统的解体,而新的春节符号一时没有建立起来。相对一些外来的节庆,我们自己的节庆符号的打造与认同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新时期以来,整个社会对于民众文化自信心的建立日趋重要,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成为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春节居于中国节庆之首,无论是重要性还是文化内涵,中国春节都是其他节庆不能替代的文化标志。于是,建立春节文化符号的工作也逐渐为各界所关注。2010年前后,社会上民间与官方结合的团队举行以春节文化符号建设的项目多处展开了。有的围绕着“年”与“年兽”为中心设计,有的围绕十二生肖为中心设计,有的则以相对系统的观念,企图建立一个标识系统。现在看来,这些设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离中国春节文化的代表符号的标志似乎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

  首先,人们对于春节符号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大家往往将春节符号理解为如同设计一个商业标志,企图用单一的视觉符号来替代节庆的整体文化符号,这就意味着这种符号设计注定难以成功。春节符号由一个符号谱系构成,远非一个单一或者一套视觉符号可以替代。其次,这种设计不是据于中国春节文化符号的大数据进行的,无论是据于全球个体民众的作品征集,还是委托个别设计师的创作,都缺乏充分调查的想象性设计。第三,作为中国春节的文化符号,不是单个个体或者一个设计师团队可以完成的。担当该使命的必须是一个由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和民众代表组成的综合团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与广大民众充分交流上才可能完成该使命。很可惜,此前的春节符号设计实践,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中国春节文化的符号不是一个商业标志,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视觉识别系统,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构成。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国春节的叙事系统,即最为重要的中国春节故事叙事。春节的核心叙事应该是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春节发生的人物与神灵的故事。春节的创始者是春节的核心叙事。新年庆典的起源很早,在《诗经》就有明确的记载。传说伏羲氏、帝舜是新年庆典的开创者,但是我们今天的新年时间确立则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太初元年(西历前104年),落下闳等人制定太初历,规定以正月一日为岁首,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这个日子就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改朝换代,新年岁首都要改变。落下闳的家乡阆中开始将落下闳称为“春节老人”,以达到怀念春节创始人的目的,这是很好的尝试。但是春节的创始人还应该包括汉武帝,应该将汉武帝和落下闳两人一起视为春节的代言人。因为没有汉武帝,太初历是不能颁行的。再说汉武帝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将汉武帝与落下闳作为中国春节的合作创始者,比较合理。但是这些故事,在我们的春节文化中没有很好的传承和讲述。

  春节的代言人应该有文献的依据,而不能纯粹是民间传说。汉武帝、落下闳的太初历创始,有明确的2000年的历史文献记载,权威可信。而汉武帝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代表,多元一体文化的创造者,落下闳作为中国科技文化的创造者,两人的搭配,是节庆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都是最好的选择。有了这个代表人物,再选择春节的视觉系统(年画,春联等)、春节的声音系统(鞭炮,拜年声等)、春节的饮食系统(饺子,年糕等)、春节的行为系统(拜贺,祭祖,团圆饭等)、春节的价值系统(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幸福生活的构建等),进行综合考量,在已有的代表性年画(年年有余、天官赐福、恭贺新禧)、春联语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视觉基础上,重构、创新出一个春节符号系统。

  我们应该从春节的语言叙事系统,春节的仪式行为系统,春节的景观系统的整体去考察春节的符号谱系,立体呈现出中国春节的一元多流的特色。所以,中国春节的符号就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标志,而是一种文化的叙事,关乎我们对于自然人生与社会的理解。在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中国,春节的弘扬要具有国际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春节是中国的创造发明,东亚多国以及世界各地是已有的共享春节的一个共同体。所以,春节符号的构建,也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各国与世界各国的春节文化特色,寻找共同点,共建春节文化的符号谱系,形成世界春节文化的共同体,让人类分享春节文化的华彩与博大。

  文章来源:文艺报 2019-02-01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从年俗变迁看改革开放40年
下一条: ·[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
·[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
·[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王晓涵]从“栽花树”习俗看穿青人树崇拜意识的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