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2018年秋季民俗学理论研讨沙龙举行
  作者:上海民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9-30 | 点击数:5660
 

   9月22日上午,上海民协携手上海高校中青年民俗理论研究联盟共同举办2018年秋季民俗学理论研讨沙龙。沙龙以“文化记忆与民俗传承”为主题,由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主持,以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上海大学杨庆峰教授和黄景春教授三人谈的形式进行。同时,沙龙吸引多名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单位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热情参与。 

  王晓葵教授率先发言,他首先回顾了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认为如村落共同体这样的传承母体的衰退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提出记忆理论和民俗传承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其次,王晓葵教授针对民间记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再次,他认为“无意识传承”才是自觉状态下的传承,而学者、官方意识形态等力量的介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样的文化生态,并提出民俗学研究应该关注文化是如何在文化开发中成为各种商品的;最后,他对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忆如何产生勾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庆峰教授立足哲学,提出记忆与回忆的同异是记忆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传承强调的是保留,而记忆理论不仅是保留,还需要从历史深处唤起,同时,哲学中还关注第三维度——遗忘,这是民俗学和哲学都应关注的问题。杨庆峰教授又从纵横两个方向来讨论记忆,将记忆理论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学科间的研究分析展示得清楚明晰。他认为民俗学当下所关注的记忆理论已经与哲学所强调的“主体的记忆”契合,或有互益。
 
  黄景春教授对王晓葵教授和杨庆峰教授的记忆理论研究予以褒扬,认为他们提出的民俗学采用记忆理论的理由以及记忆理论对民俗学研究的推动作用都切合实际,同时他从文学方面探讨了记忆理论的相关问题。其一,回顾了记忆理论的演变历程,从“记忆术”到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夫妇的文化记忆,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其二,他回应了杨庆峰教授关于“重视遗忘”的话题,提出不讨论遗忘就不能讨论记忆的形成;其三,黄教授就对抗时间流逝的记忆如何形成进行了深入阐发,史前到现在的各种仪式,各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乃至文化文本都有重要作用。黄教授认为文学经典固然能延续文化记忆,俗文学和民间文学同样能延续一些民间文化。
 
  三位教授针对民间文学的困境,都市化背景下的民俗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传承与记忆的异同,纯粹记忆和功能记忆的区分等多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同时,三人对民俗学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以及如何定义等问题各抒己见,最后对民俗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场的师生也纷纷发言,积极提问,三位教授认真聆听,耐心回答,现场气氛热烈。
 
 

  文章来源:文艺上海微博 2018年09月27日 15:1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会议]从启蒙民众到对话民众 ——纪念中国民间文学学科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大,2018年10月21-22日)
下一条: ·关于更改“《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的通知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丁影影]族群认同视野下龙南客家香火龙的传承路径研究
·[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肖波]白蛇传说与江南名胜的文化互动:雷峰塔记忆
·[王世友 雷军蓉]消费者对民俗体育赛事空间的感知与认同·[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
·[钟佳琪]社会变迁与生存抉择:传承人视角下平阳卖技的记忆与存续·[罗瑛]民俗传承的生态文化研究
·[刘爱华]从生活化到景观化: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分析·[王丹]从非遗项目走向生活传统的综合实践
·[沈燕 王晓葵]灾害记忆何以传承·宋颖 主编:《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
·[曾秋馨]物质技艺与族群文化记忆·山东省民俗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民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陈进国]顺服与反抗:关于“天子地”故事的文化分析·[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