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22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进入辽宁大学文学院吉国秀老师的中国民俗学课堂,农乐舞传承人李永浩、铁岭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馆长金英珠及其团队与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聚于博雅楼102教室。辽宁大学民俗学研究中心隋丽副教授、邵凤丽副教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活动中,金英珠馆长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朝鲜族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以及春节和上元节的节日习俗。独特的风俗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游戏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随后,金馆长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朝鲜族农乐舞。广泛流传于辽北地区的朝鲜族农乐舞也称作面具舞,是朝鲜族的传统舞蹈。其产生之初主要是用于祈祷农业丰收的祭祀活动,表演时场面热烈,阵容庞大,人欢马跃。
听完金馆长的讲解之后,同学们来到博雅楼外,观看李永浩等艺术家为大家现场表演的朝鲜族农乐舞。头戴象征神灵面具的艺术家运用跳步、鹤步等舞姿和技巧,以跳、哄、喊、踏地、顿足、拍手渲染气氛。欢快的音乐和独特的舞蹈将同学们带回到农耕文明欢庆丰收的时刻。舞蹈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与李永浩等艺术家合影。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三位艺术家为我们现场制作朝鲜族打糕。蒸糯米、打糯米、裹豆面粉、切条、蘸白糖,同学们见证了制作打糕的全过程,领略了朝鲜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新鲜出炉的打糕,搭配具有朝鲜族独特风味的腌制大白菜,一甜一咸,一糯一脆,让在场的师生们大饱口福。
此次活动虽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却深刻挖掘了朝鲜族农乐舞和打糕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们通过参与其中,深切感受源远流长的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寓教于乐,意义非凡。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辽大民俗学”2018-03-25 【本文责编:张丽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