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张海岚:从妇女节到女生节:女性真的解放了吗?
  作者:张海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1 | 点击数:6013
 

   3月2日,网络红人范湉湉在微博上发出一条视频,表示自己近期收到了很多“妇女节祝福”,范湉湉在其新浪微博中说:“对于发来妇女节祝贺的人,一概采取XX战术,我看起来像是和洗衣粉清洁剂很有缘的那类人吗?拜托大家看清楚,叫我妇女两个字坚决不能接受,我表示对‘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更赞同。”此微博登出没多久,便引发一片热议,“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很快就登上了新浪微博话题榜前三的位置。“女生节”PK“妇女节”,浓浓的火药味中,反应出的是怎样的文化变迁?

  一、妇女纪念日:中国女性解放的开端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女性运动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接受教育上、立法上、经济上与能与男性平等。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在1921年9月于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三八节”通过共产国际传入中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动广大劳动妇女。因为中国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如多妻制之不平等,工价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等等。1921年3月8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沪首次秘密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探讨妇女解放问题。(《上海妇女志》)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国民党中央妇女部成立。妇女部在建立之初发起组织了第一次群众性“三八”纪念活动。活动提出“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权、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要求女工保护、生育保护、儿童保护法立法”的口号。正如何香凝写到:“‘解放’——是亿万妇女的迫切要求。但多少年来,她们都没有找到出路。一九二四年‘三八’节这一天,第一次把中国妇女的要求全面提出来了。”(何香凝《回忆中国的第一个‘三八’节”》)

  此后,“三八”节逐渐成为妇女表达自己声音和意愿,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平台。正如1925年“国际妇女节的略史”所提出的:“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节,又称三八纪念,也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样,是世界各国妇女团结示威的一个纪念日。他的目标在于反抗一切压迫和剥削;反抗资本制度的统治,而力争解放无权利受压迫之妇女,尤其是无权利最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女工和农妇”。此时的妇女节通常伴随着妇女们的集会和罢工,为广大妇女解放搭建了一个伸张自身利益求得自身解放的平台。

  二、责任与独立:民族、国家话语权的下妇女解放

  当时的社会,民族国家的危机交织着种种社会矛盾,这个最初具有女性解放意义的节日,逐渐与国家、民族的解放结合在一起,演变为政党向妇女进行政治文化传播的平台。

  第一次庆祝妇女节时,国民党散发的传单中即写到:“而欲求妇女解放,则必于一国革命党经奋斗构成之社会秩序中乃能得之。故在中国,此妇女日之遵守甚为重要。盖是日也乃借以警醒妇女群众,使了然于中国国民党所倡导之革命运动之目的,而图其实现也。”1927年广州纪念大会的口号是全国妇女“在青天白日旗下联合起来,统一妇女运动,努力工农妇女运动。”1929年节日当天发表的《为国际妇女节告女同胞书》就要求妇女信仰三民主义,拥护中国国民党。此外,妇女会的纪念活动还积极呼应、执行政府发起的社会运动,如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国货运动,该年的妇女节联欢会大力提倡购买国货。

  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抵抗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凸显妇女对国家的责任成为妇女节宣传的主题。“坚持抗战、保卫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被界定为妇女应尽职责。《新中华报》关于妇女节的宣传大纲明确指出,在国家、民族的命运面临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来谈妇女解放是梦想。共产党在1939年的节日工作决议中,要求“用各种方法解释妇女大众在抗战建国及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时期女工农妇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47年《人民日报》的社论《迎“三八”妇女节》中提到,为争取祖国解放、自身解放,广大妇女“动员自己的丈夫儿子成千成万的参加人民解放军,她们自己则代替男子加紧生产,有的甚至自己参加和领导民兵游击队。”在这样的语境下,妇女群体的特殊性被取消,无差别的国民身份彰显。妇女节的原有主旨——妇女解放与妇女利益,与民族国家的解放与利益发生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节继承了该节日的政治色彩,毕竟近代的妇女运动是在国族建构的大语境下展开,它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对于妇联这样的官方妇女领导机构而言,借助“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具有鲜明性别属性的节日的活动来展示“新中国妇女”这一集体政治主体,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5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北京、上海都组织了妇女抗议美国武装占领日本的示威游行,据《新中国妇女》称是10万人大游行,这两场大游行分别登上了《新中国妇女》第19、21两期的封面。而《人民日报》在1955年的三八节社论中提到全社会的妇女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参加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斗争”。“我国的妇女人数众多,这是战胜任何困难和任何敌人的强大力量。”这充分表明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运动的革命性与斗争性的延续。

  妇女节在“民族国家”中被建构成了一个动员妇女群体支持国家独立和解放以及社会运动的特殊场域,节日意义从妇女群体自身利益和解放诉求上升到关乎国家、民族独立的高度,把自身解放与民族国家的解放融为一体,通过活动的宣传积极参与到民族国家的解放洪流中去。

  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完成后,进一步释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广大妇女越来越多地走上了社会生产和工作学习的岗位。鼓励妇女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号召城市女职工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本领,号召农村妇女学知识摆脱文盲,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中国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在“如今是各行各业、不分性别,人人都能成状元的时代”《人民日报》的社论上出现了这样的题目:《妇女们,鼓足冲天干劲作出更大贡献!》(1959);《妇女们,为今年农业丰收贡献更大力量!》(1961);《妇女们,发扬革命精神争取新的胜利》(1964)。“全国妇女一定要人人树雄心,个个立大志,争取成为红、勤、巧、俭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国家建设计划,为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公众号2018-03-08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打通文化遗产保护的壁垒
下一条: ·潘鲁生:加强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链接
·[杜佩红]民族、女性与商业·阿坝“歌仙节”展示羌族妇女风采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