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围观中国古文物中的马
  作者:杨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3 | 点击数:10837
 


陕西甘泉出土商青铜马

甘肃武威雷台墓青铜马,俗称“马踏飞燕”



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天马图像

  体姿英俊的良马,一贯深受国人的喜爱。古代用马驾车的历史颇为久远。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殷商时期的遗存中,便出土有当时的双轮木马车和驾车的辕马,可惜只保存马骨架,难以看清原来的体貌。幸而在陕西甘泉发现有两件商代铸造的青铜马,使我们能看到商马的形貌—体矮颈粗,四肢较短而双耳颇大,外貌并不显神骏。西周和东周出土的青铜马,形体和甘泉商马相同,并都铸造成四肢伫立的呆板姿态,反映着先秦时期马匹形体特征。惟有从邯郸赵王陵被盗掘出的四匹铜马,呈迈步行走的姿态,似感生动。

  秦代马的雕塑品,其体貌特征一如先秦时期。这在秦始皇陵陶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按真马比例塑造的陶马中有明确表现。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中的铜马,尺寸虽然只有真马1/2大小,制工远较陶马精美,马身躯的肌肉块面表现充分,但是体貌特征仍与陶马相同。陶马和铜马身上分别满涂枣红色和白色,由此或可看出秦时一般马的毛色是枣红色,而皇帝乘驾的名马,则崇贵白色。传秦始皇拥有的骏马中,有白兔、奔电等名称,可能就是体姿俊美的白马。

  西汉初年有关马的艺术品,造型特征仍与先秦至秦朝时近似,连霍去病墓冢石雕群中的“马踏匈奴”大型石刻中的骏马,也是头大而脖颈粗短的造型,仍旧沿袭着传统的四肢伫立的体姿。虽然从1966年在陕西昭帝平陵附近发现的仙人(羽人)骑天马小型玉雕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也有表现跑动姿势的马雕塑品,但是体型仍矮粗,缺乏神骏之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01日10: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马文化由“政治”到“审美”的流变
下一条: ·黄永松:给孩子最美的中国童话
   相关链接
·[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
·[贾志杰]神话在有声读物中的知识性与艺术性呈现·[李明洁]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
·[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
·[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马志远]丁兰刻木故事的结构分析及其叙事传统·[马荣良]虚构与真实
·[马丽美]传统非遗与旅游景区的新型合作探究·[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李济民]魂归何处·[韩冰雪]论刘锡诚的民间文学诗学研究
·[高荷红]“窝车库乌勒本”文本解读·[马知遥 王明月]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研究的视域拓展
·[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马晴]从食俗到节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