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刘丽川]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
  作者:刘丽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2 | 点击数:23372
 

 

内容提要:我国的民间信仰中,神佛仙鬼,“山门”林立,路数不一,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历经岁月沧桑,世代传承。它们在民众的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客家人的信仰习俗,有其区别于他民系的信仰内容与信仰形式,在中国众多的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文章试图对客家的民间信仰略作整理、说明,并由此论及客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所在。
关键词:客家文化;民间信仰;文化源头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2)02-0133-09

 
一、客家的多神、杂神崇拜
 
客家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真可谓“神佛满天飞”。其中既有“大路货”,更不乏来路不明(年代久远,来历烟灭)的数不清、算不尽的各路神灵。
对神的崇信,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客地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外,各家也都置有神案佛龛,供奉家中的守护神。客民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的也大有人在。一遇急难,更是祈神护佑,晨昏烧香不息。
每逢岁时节令或神诞日,动辄倾村出动,男女老少,进庙祭拜,抬着神像沿村巡行,昼夜举行祭祀戏剧演出,虔诚而隆重,甚至不惜个人钱财,毫不吝惜地奉献给神明。这种对神的狂热信仰,并非单纯个人行为现象,它是以家族为单位历代传袭下来的,也是以宗族为中心的村落,乃至某些区域整个客家民间的社会生活信念与行为现象。因此,它能充分反映客民群体的心理基础、文化层次与价值取向。
多神、杂神崇拜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客民社会的信仰是多元的,从未出现过被某种单一信仰所统治的现象,即非佛教之于傣族、喇嘛教之于藏族、伊斯兰教之于回族,而表现出的是它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外来的都能因时因地对信仰的内容与形式加以适当改造,以适应客民的口味,做到“为我所用”。所以,在客家民间真正虔诚的某种教徒数量并不多,多的是杂神信仰者。
这种杂神信仰,反映到寺庙供奉上,则常可在同一寺庙中,见到佛门的菩萨、罗汉,道家的仙师、鬼神,跟祖先亡魂、地方神明和平共处,悠然自得地共享客民香火。
 
二、客民供奉的各路神明及其特征
 
下面举例对客民所供奉的各路神明略加分类、说明。
第一,全国性的宗教信仰传统。
中国大地上,从汉代以来,佛、道两大宗教就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着支配作用,而且以不同形式渗透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佛、道神灵体系中的一部分神,在客地的影响也是如此。
(1)观音崇拜。客地的佛教信仰很有趣,大小寺庙的正殿供奉的虽说照例是佛祖释迦牟尼及佛教系统的神明,但在民间主宰客民心灵的,却不是佛祖,而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寺庙里供奉观音自不必说,很多人家的厅堂里,都供有观音的雕像或画像。对观音的崇拜几乎遍及各村各户。
这也许由于观音最能倾听人世间悲哀的心声,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怀,保护贫病困苦的百姓,引渡有罪孽和做错事的人走向光明。因此,客民对她的顶礼膜拜最盛。
(2)道教信仰。道教对客民影响至深,稍有钱财的客民,遇有丧事,既请僧人做法事,又请天师、斋嬷做道场,佛道共同超度亡魂。当然,也有的只请僧人或只请天师、斋嬷。
在客民供奉的众多神灵中,属道教鬼神体系的居多,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天官、地 官、水官)、城隍、后土(守护坟墓之土地神)、土地伯公(多在村头、田头,守护山林川泽之神)、关帝、神农大帝(主五谷丰登之神)、玄天大帝(禳除火灾)、门神、财神、灶神、注生娘、千里眼、顺风耳等等,不一而足。
除传统的佛、道信仰外,18世纪以来开始从西洋传入的基督教、天主教,在客地也有布道,但其信徒人数远远不及佛道两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晓根]拉祜族传统居室文化特点及其演变
下一条: ·[苏翠薇]拉祜族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初探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