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岳永逸]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
——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9 | 点击数:5865
 


[内容提要]目前,关于传统社会祖师爷信仰各种形式的记述不少,但大多都失之于简略。半个世纪前,刘佳崇璋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祖师爷调查及描述应该有的意识、方法与策略。新中国成立以前,众多说唱行当的祖师爷周庄王的信仰说明:除了群体性的敬拜之外,以磕头为基本动作的身体实践的祖师爷信仰还弥散于拜师、婚姻、表演、盘道、师徒关系等一个群体的日常生活体系之中。换言之,祖师爷信仰不仅是外显的仪式,它还是内化的,是整体社会、特殊群体及其个体的思维符号,是群体之间交流时用来表述自我及世界的方式;祖师爷不但是一个群体的“心态”或者说“心性”,它还隐喻了平等的观念、渴求以及相关的行为。由此观之,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也就成为可能。

[关键词]民众信仰;祖师爷;传说;身体实践;平等;民俗学
 

本文刊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岳永逸]乡村庙会传说与村落生活
下一条: ·[岳永逸]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
   相关链接
·[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
·[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朱光涌]上巳节传说的生成与转换
·[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周巍]地方传说围绕纪念物的共存现象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周连华]家族传说与村落记忆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余红艳 朱嫣然]吴地西施形象的诗性建构:以苏州为考察中心·[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
·[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徐胜男]茅山华阳洞“小儿化龙”传说佛教文化内涵论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