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宋红娟]歌谣与情感
——从情感人类学看西和的乞巧歌
  作者:宋红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2 | 点击数:3044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歌谣与情感
——从情感人类学看西和的乞巧歌
宋红娟
(云南大学)
摘 要:基于长达一年的田野调查,本文在情感人类学的脉络里提出“非定向性情感”的概念来理解西和的乞巧歌,一方面回应了涂尔干学派中的“集体情感”概念,另一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申了歌谣研究的人类学意义。“非定向性情感”依然遵循实践理论的主张,强调在历时的视角中来看待人的情感以及情感表达形式,强调主体与文化形式变迁之间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歌谣;集体情感;非定向性情感;主体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史耀增]合阳民间药王信仰调查
下一条: ·[宋梅]高校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关链接
·[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
·[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金乾伟 杨树喆]壮族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庄孔韶]流动的人类学诗学——金翼山谷的歌谣与诗作
·[康凌]“大众化”的“节奏”:左翼新诗歌谣化运动中的身体动员与感官政治·[吴新锋]民为“自由”歌、学为“自由”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