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
  作者:国家非遗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2 | 点击数:10136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陈秀梅:下一步,省中心将积极推进福建省数字文化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以及展示系统建设;继续做好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完善非遗档案资料建设和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建立农民漆画示范基地;继续开展非遗展演活动;举办非遗项目微培训;参加厦门文博会非遗精品展;深化非遗理论研究。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秀梅:网站方面,主要有省中心官方网站(www.fjfyw.net)、福建省艺术馆官方网站(www.fjysg.net)。新媒体平台方面,主要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艺术馆”(微信号:fjsysg)、“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微信号:fjsfybly)三个微信公众号,以及“福建省艺术馆_非遗保护中心”“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两个新浪微博。初步形成网页端与移动端相结合的多渠道宣传格局。

图14 省中心官方网站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陈秀梅:非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福建非遗资源独特、丰富,中原古代文化遗产与当地古闽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带有浓郁海洋文化特点的闽文化。如何在有效保护传承非遗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使其内容、形式、手法与现代接轨,走出一条推陈出新、发扬光大的新路,是目前需要我们扎实推进的首要任务。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十几年,我深切感受到这项工作就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国家不断加大保护力度的今天,我们非遗保护工作者更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从事这份工作,怀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虔敬和对非遗工作的坚守、热爱,科学有效地推进福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文原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2017-09-1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下一条: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相关链接
·[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福建成立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福建建阳:苦研曜变建盏烧制技艺的匠人 ·福建非遗展演亮相厦门
·福建龙岩: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进入新阶段(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整名单)·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在柬埔寨金边举办
·[张志娟]福建协和大学之民俗研究·蓝其平:福建南平市非遗“畲家青草茶”传承人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教科文《优秀实践名册》
·闽东“沙埕铁枝”闹元宵 500年中华绝技传承引担忧·[白勇华]福建地方戏曲的“民间化”意义
·福建省立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晋江传统艺术走进北大 专家称草根艺术薪火有传承
·[李乔]福建宗教信仰与固始入闽密不可分·[王馗]超越宫志的信仰魅力
·探寻福建省最大蒙古族聚居村 隐居泉州深山500年·福建推动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