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神话有何用?从神话中探索人类文明起源
  作者:记者 张杰 张清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3-16 | 点击数:3064
 

        从神话中探索人类文明起源

        近年来,神话学研究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在学者看来,神话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从精神角度理解神话的真实性

       在神话学研究领域,很多学者秉持把神话当作文学虚构作品的研究立场。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神话学的学科定位?

       “神话当然是文学,但神话又不仅仅是文学。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神话很重要,但只有这一个角度,就低估了神话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话深深地镌刻着人类群体的思维、情感和社会生活的烙印,为我们了解人类的精神、智慧、思维以及社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神话是原始人类最早的心智创造形式之一,包含着宗教信仰、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思想等的萌芽。在杨利慧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学科逐渐从神话中分离出去,但依然与神话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起神话,很多学者依然把神话当作文学虚构作品,或者把神话当作‘想象’或者‘幻想’的代名词。甚至直接将‘神话’与‘历史’对立,形成‘假’与‘真’的二元对立。”中央民族大学学者于玉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话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学界出现仅有百年历史,对其学科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或者说边缘,其独立的学科属性以及所具备的学术价值还未得到更公允的评估和挖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认为,一般来说,神话是虚构的,否则就不是神话而是事实和历史。神话具有浪漫属性,是理想主义的。神话讲述的故事多数是不真实的,但神话中蕴含的理想是真实的、信仰是真实的、愿望是真实的。我们要从精神的角度来理解神话的真实性。

        2重视民间口承神话研究
      “神话怎样历经千年的时光、经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传承至今?在当代社会,神话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何作用?人们怎样传承传统,又怎样变更和创造新的传统?”杨利慧表示,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才能回答。近年来,民间口头传承的神话日益引起学者关注。

        长期以来,汉语文献中记录的古代神话一直是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们关注的核心。依赖古代文献资料,或者辅之以考古学发现,中外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轨迹等进行了大量考据性的溯源研究。但对“现代民间口承神话”,即那些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传承媒介、以口耳相传为传播方式在现代中国的时间和空间场域中鲜活地传承着的神话,则一直缺乏充分的考察和研究。杨利慧认为,民间口承神话不仅可以与古代记录相结合,相互印证,更可以以此认识、理解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功能和传承规律。

        田兆元认为,神话呈现的方式多元而丰富。比如端午节,包含着屈原的神话语言叙事、龙舟竞渡的仪式叙事以及屈原雕像等物象与景观,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讲述方式,神话与生活融为一体。从本质上说,当代民间社会的神话与古代社会神话的存在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口头中、行为中以及环境中。

       “神话应该是活态的。从当代民间社会采集神话,是神话学研究的民俗学路径。”田兆元告诉记者,当前,有关伏羲女娲、黄帝炎帝、龙凤的神话依然富有活力。在田兆元看来,神话的民俗学研究不仅要补充文献记载不足,还要考察神话流变。民间神话的形式考察大大拓展了神话学研究的空间。

         3洞悉人类远古文化史
        神话同远古的生活和历史密切关联。在受访学者看来,神话研究对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神话常被考古学家用来考证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思维和心智。”杨利慧告诉记者,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威策尔力图把神话研究、语言历史研究、基因理论结合起来,探索人类的起源以及迁徙的路线。其研究使比较神话学在一定程度上为遗传学、语文学、考古学和人种学提供佐证,为揭秘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历程提供助力,为洞悉人类远古文化史提供钥匙。

       在田兆元看来,神话是上古社会的缩影,剥掉神话中一些神灵的神怪特性,就是古人的生活属性、古代的社会结构。

       于玉蓉表示,近年来,神话学对于文明探源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先生曾总结到:“无论如何,神话学研究对探讨古代文化很是重要,这或许是在前面提到的‘五条门径’之外的又一条‘康衢大道’罢?要搞‘通业’,要对古代文化与社会作整体性的讨论,这条途径是必须走的。”

       神话学代表学者叶舒宪曾发起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学者认为,随着该项目成果的陆续发布,神话学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未来应该如何推进神话学研究?在田兆元看来,一是回溯文明大潮,继续探索中华文化进程;二是以当下为基础,面向未来。神话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将神话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去。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3-15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文化遗产:两会代表有话说
下一条: ·沉痛悼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腊翁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