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林科吉]从文学人类学新学科意义看神话学文库
  作者:林科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6 | 点击数:4059
 

 

叶舒宪主编:“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013年出版
 

  我们把文学看作人类行为,这种行为跟其他生产活动一样,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因为除了直接的经济生产活动,人类还要通过象征表意活动,要么进行相互沟通,要么进行自我的心理与精神调适。因此从人类作为社会性生物这个角度来讲,文化的表达就显得尤其重要,无论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还是对文化他者的理解,都应该准确领会相关文化实体的文化表达,领会其典故和感受的体系。

  但是我们习惯上将文学与文字和书本相联系,将文学归功于作家的个人天赋,这就必然走上修辞学和美学研究的路子;我们的文学研究甚至长期以西方文论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演绎和推论,以此来框范中国文学经验,结果当然难免方枘圆凿,而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越走越窄。

  中国文学人类学是目前真正算得上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文学与学术研究理论,它源自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一概念才刚进入国内时,人们在理解上因惯性承袭,将神话看作最早的文学而已,于是神话故事也就成了最早的文学文本了,国内的神话与原型研究则因概念和观念的舛错,而在方向和方法上出现某种偏致和失误,大多数学者都是到先秦典籍中寻找相应的名称概念,并直接把“原典”等同于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原型,以至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倡导者一度不愿再提“原型”二字。

  随着文学人类学观念的确立和视野的扩大,其研究方法也逐渐获得广大学者的认同,更由于在学术实践上硕果累累,我们终于重新认识了神话的性质。神话因与仪式相联而产生的巫术行为,神话讲述过程中讲听双方的互动性,神话对社会体制与结构的表征与确证的功能性,以及神话的述演中对符号的操演而开辟出的想象性、创造性的空间等等特性,这些无不示意着文学具有一个扩大了的语境、一个完整的上下文,这对我们理解文学的人类性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果说上个世纪开始的是神话——原型的启蒙阶段,那时候我们接触的仅仅是“新概念”,那么现在这套丛书则展示了厚重的成果,在包括许多学术新秀和台港学者在内的众多学人的努力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理论俨然登堂入室,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获得了自己的重要席位。而且在这套丛书的示范和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林科吉 博士, 四川省社科院 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谢美英]四重证据法的神话学研究
下一条: ·[胡素莲]关于《凯尔特的神话传说》中译本
   相关链接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
·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沈玉婵]从《长生宴》到《神话与史诗》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