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三
  作者:苑利 陈泳超 李禾 宋玉 王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7 | 点击数:43226
 

现代社会发展对春节习俗的影响

 【kinglong980666】怎样理解圣诞节对春节的碰撞和冲击?

   【网友嘉宾:李禾】我本人认为无论圣诞节还是春节内在意义是相差不远的——心理上娱乐上交流上,文化意蕴是有区别的。今天圣诞似乎有超过春节的趋势,可能一方面是喜新,另一方面是国际化的关系吧。

  【黑雪39】现代的社会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农村对春节的理解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农村还保留着传统的节日习俗,城市在悄悄地改变,这样看来哪种方向能占主导?

   【特邀嘉宾:陈泳超】在我看来,农村可能也是在悄悄地改变着,这就像经济生活的改变是一样的。大的方向上城市的生活想往经济先进的地区看齐,农村人向往过城市人的生活,小城市里的人想过大城市的人的生活,大城市的人想过国外的人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大概的说法。所以农村跟城市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变”只是变化的快慢和程度上的差异,不存在哪个方向占主导的问题,一定要说的话,恐怕便是主导的。但是,变的主要是形式,春节的内在含义好象还没有大的改变。

  【yq117】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如很多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近些年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流行开来。但我国的春节并没有被淡化,这是否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脉具有强大的延续性和不可替代性。

   【特邀嘉宾:苑利】这叫盛世无忌,我们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也不排除外来文化。只有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才能够发现我们文化中的优势,克服我们文化当中的不足。所以,这应该不是一件坏事。

   【yq117】我认为,不同质的多元文化的共同存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应该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于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强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导地位才能更突现出来。

    【特邀嘉宾:陈泳超】下这样的结论可能太早了吧,据我所知,春节的概念在很多年轻人当中已经很淡化了,对于春节的传统习俗也不怎么了解,反而对圣诞节有很高的兴趣。

    【网友嘉宾:李禾】中华文化是世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我们可以看看与中华文化产生的同时姐妹文化的今天是什么样的。因此应该在各种文化思潮激荡中爆发,而不是在激荡中灭亡。

  【黑雪39】春节经过多次的演变,现代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好呢?是人为引导还是顺其自然?

   【特邀嘉宾:苑利】我以为传统的民俗最好让它顺其自然。因为历史证明,凡是行政干预的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另外,民众选择率是很强的,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人,他们有权力来决定自己文化的取向,你说呢?谢谢!

【高正奎】过去春节时都有庙会,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了,现在又人为的出现了,可不可以说:在继承民族文化时要进行人为的干预。

  【特邀嘉宾:陈泳超】在我看来,中间一段时间没有庙会了恰恰是人为干预的,现在恢复的庙会,有的是自发的,有的是人为干预的。我不相信继承民族文化必须人为的干预,而且人为的干预也不会有多少持续的效力,还是让民众自己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为好。

  【高正奎】那么庙会在形式上与内容上有没有变化?变化体现在哪里?

   【特邀嘉宾:苑利】庙会从形式到内容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庙会期间庙里既是商场也是民间文化的展示场所,所谓的变化就是我们很多传统文化没了,我们在庙会里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喜欢做DJ】请问陈教授,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人们会去寺庙去撞钟?为什么还是108响?有什么寓意吗?

 【特邀嘉宾:陈泳超】这好象是最近才时兴起来的,也不外乎是祈福迎祥的含义吧。

  【喜欢做DJ】习俗,习惯性的风俗,好的习俗我们可以发扬、可以流传,但当习俗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在这个时候我们当代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苑老师回答!

   【特邀嘉宾:苑利】你说的话很对,有一些习俗确实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渐渐被社会所淘汰。比如说我在东北搞民俗调查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少数民族的老乡没有手指、脚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过年喝酒喝醉了,走在路上倒在野外,一晚上手指、脚指都冻没了,我觉得过分酗酒就不能算做是一个很好的习俗吧。

 【高正奎】我们如何吸收民族的优秀文化?将它与外来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我们特有的民族先进文化?

  【特邀嘉宾:苑利】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大家觉得好,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觉得它对社会没什么好处的话,社会就会将它自然淘汰。我想,这是肯定的,我们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外来的东西,排外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个真正文明的民族,它之所以文明,是因为它深深的把握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把好的东西拿来,将它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yq117】新世纪、新时代的春节,与古老的传统春节都具有哪些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喜欢做DJ】陈教授,全国各地的习俗不相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点,请问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吗?应该问“有没有共同点”?

 【高正奎】过去过春节的时候,大家喜欢大规模的采购一番。随着生活的变化,这种采购可以随时进行。而现在过年最多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宿,忙了一年,该歇歇了。

   【特邀嘉宾:苑利】您说呢?您觉得有意思吗?这些年来,我们为年节作了些什么工作?起了些什么作用呢?是削弱的作用。鞭炮也没了,年夜饭也不吃了,新衣服也不穿了,团拜也不拜了。总之,一切都被看得很淡很淡,人之为人的那点东西,正在被我们一点儿一点儿地磨掉,年节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吹皱春水】春节都有什么好的习俗和坏的习俗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特邀嘉宾:陈泳超】我没看到春节有坏的习俗,只要不违法乱纪,所有习俗都可以存在的,这是民众自己选择的。

  【绿极极】封建迷信是要破除的。

  【吹皱春水】放鞭炮呢?有一定的人身危险,而且还污染环境。

  【特邀嘉宾:苑利】这种说法略微有点绝对,就像世界上不能够简单的把植物分成鲜花和毒草一样。民俗当中以好坏来区别有时是比较难的,当然不排除各爱。现在我们的春节习俗是从历史上的春节习俗发展过来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它不可能不带有某些封建色彩和迷信的味道。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里面有很多仍能适应现代人的成分,如果把这些东西继承和发展起来,对我们的现代文明建设实际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说宋代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扎起彩棚大闹市,这对于活跃城市经济是大有好处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抓住这个商机发展我们的春节经济呢。春节的庙会实际从很早就已经有了,它除了购物之外亲娘还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庙会上去相亲,你要是女孩的话说不准在今年的庙会上就会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对象呢!当然,不一定非得亲娘领着。谢谢!

   【吹皱春水】青岛的庙会好象很热闹呀!有很多活动的呀!我同学就是青岛的,我听她给我讲过,不过现在都忘了。我们烟台蓬莱阁的庙会好象迷信成分还很多,烧香拜佛现象还很严重.烟台电视台报道过的。

 【海之声12】过年不放炮是不是有点不热闹呢?

  【yq117】近两三年,在一些城市中已开始有限度的解禁。如除夕晚上,正月十五都可以燃放,广州是大城市,大概也限时解禁了。  

 【特邀嘉宾:苑利】你们大家说得太对了,本人也有同感。其实我认为禁放不如限放。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搞清楚为什么不让放?原因是它容易伤人,但是小的鞭炮并不会伤人呢?他会城市的污染比尾气要小的多呀,为什么要和放鞭炮过意不去呢?我认为通过法律的形式禁放鞭炮,不说它科学与否,至少有点小提大作,放鞭炮这种事老百姓应该有一点自我判断能力。

  【angel红茶】我们这儿过年都有放鞭炮的,虽说热闹,但也很吵。

  【网友嘉宾:欣玉】我们也认为不放炮不热闹。说一下爆竹的来历吧。以前为了表达辞旧迎新时的喜庆心情,人们把竹节放在火中燃烤,使它发出震耳的声响,以为这样可以消除灾难和疾病,就可以过上一个太平年了。这就是爆竹的来历。传说中放鞭炮来驱赶凶猛的怪兽就叫“年”。

  【网友嘉宾:李禾】从本人而言,我不喜欢放爆竹,太吵了而且危险。我一直以为爆竹到今天驱怪等等的意蕴已经消失,爆竹也应该与时俱进了。

  【厚儿1】我想和家人一起看着电视过。最重要的是家人!

  【黑雪39】最好是大家一起狂欢,象西红柿节,泼水节一样。

  【网友嘉宾:李禾】多提供一些能宣泄,抚平焦躁的娱乐形式,而非光喊“今天真高兴!”

  【angel红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旅游过年了,你觉得有可能成为一个习俗吗?

  【angel红茶】许多人打破了在家过年的想法,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大家觉得呢?

  【理查德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春节外出旅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春节回家看看”相信永远都是春节的主题!

  【特邀嘉宾:苑利】我觉得很有可能,这是因为它满足了某些商人发财的欲望,同时也满足了游客们的心理需求。现在是多元社会,人们的选择肯定是多元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2)

上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下一条: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相关链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春节民俗日历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张勃:春节习俗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
·[何星亮]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笔谈]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异与保护
·[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到春节习俗的破坏·[黄涛 杨雯雯]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
·[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都永浩]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历史演变
·[张祝平]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孔军]家乡的春节习俗略述
·[摩罗/杨帆]赣北乡村春节习俗考察及宗教学分析·看陵护坟 历史延续2000多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