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吴银玲]“迷信”何为?
——读江绍原《民俗与迷信》有感
  作者:吴银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23 | 点击数:10155
 
说到他的研究方法,如前文所说,他受到了弗雷泽的影响。他研究迷信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这些小品中展现的“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揭露迷信事项的虚伪”,二是像《中国礼俗迷信》一书中,努力“对已知的虚妄的迷信产生及其人信受的原因给予恰当的说明”。[32]之所以研究迷信与民俗,主要在于江绍原学生时代的经历以及回国之后的现状。
也许“迷信”站在科学的反面,却并不需要我们一榔头打死,过分的科学主义未必是好事,就像阿赞德人相信一切不幸的事件都是源于巫术一样,中国民众对于迷信的“迷而不信”怡然自得的生活在“科学”的包围圈中。我们需要记住“打倒阿毛”、“打倒唐生智”、“招魂”未必只是愚昧的民众不得不选择的道路。在江绍原的研究基础上,还有什么需要挖掘,似乎是个值得思考的题目。
 
[①] 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最早由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出版。
[②] 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王文宝整理,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
[③] 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④] 江绍原:《民俗与迷信》。陈泳超整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⑤] 以上关于江绍原的求学以及任教经历主要是参考了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在《民俗与迷信》书中的导读“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一文。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载陈泳超整理,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3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⑥] 周作人:《周作人文类编》9,30-31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转引自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15页。
[⑦] 江绍原:《移过;移病》,载《语丝》,155期。转引自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6页。
[⑧] 王文宝整理,江绍原著:《中国礼俗迷信》,4页。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
[⑨] 同上,41页。
[⑩] 以上所有内容请看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10~16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1] 以上所有内容请看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32,52,57,59,69页。
[12] 江绍原:“畏疑西医之故”,载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135页。
[13] 江绍原:“冲破旧医药阀的第二道防线”,载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163页。
[14] 江绍原:“鸨母、洋财神及其他”, 载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204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5] 同上,204页。
[16] 江绍原:“水与淫”,载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33~35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7] 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12页。
[18] 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9页。
[19] 江绍原:“新旧思想家对于‘破除迷信运动’的批评”,载江绍原著《民俗与迷信》,173页。
[20] 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12页。
[21] 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13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22] 2007年12月底,我在家乡安徽安庆潜山县吴坝村做调查时,访谈“哭嫁歌”,一位受访人很奇怪我想了解这些有关“迷信的事情”。
[23] 同上,乡间小孩生病总免不了一边上医院,一边又由老人在家“叫魂”、烧香治病。
[24] 江绍原:“查学龄——民众对于它的反应”,载《民俗与迷信》,78页。
[25] 江绍原:《民俗与迷信》,81,83页。
[26] 江绍原:“应时小品”,载《民俗与迷信》,91页。原文无标点,现标点为笔者添加。
[27] 江绍原:《民俗与迷信》,92,94,98页。
[28] 笔者提到的这一传言来源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泥镇。此前多年就有,版本多有出入,但也类似。
[29] 笔者收到雨伞之后,哭笑不得的打电话回去,笔者外公给了这样的解释。
[30] 这种短信层出不穷,笔者的反应是立即删除。
[31] 江绍原:《民俗与迷信》,98页。
[32] 陈泳超:“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10~11页。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人类学评论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原]超越“类型”的地方文化
下一条: ·[陶立璠]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