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拓和提·莫扎提]关于我国古代第一个维吾尔族诗歌翻译家斛律金(Altun-jan)
  作者:拓和提·莫扎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14 | 点击数:15658
 
 
五、后人对《敕勒歌》的评价(Sheirning qimmiti)
 
这首诗歌从而历来为中外文学、诗歌研究者所推崇。在我国自元明以来编撰的古诗选中大多数都有收录。对此,中外学者都有精辟的论述和很高的评价。如我国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评论该诗:“语之奇壮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而已。”由于这首诗歌的汉文译文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通过对大自然及辽阔的草原景色的描述,表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粗狂、朴实直爽的性格。通过翻译,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像亲眼看到北方草原那苍茫辽阔的雄浑景色一般。如辽金时期的著名诗人元好问,情不自禁地曾经为这首诗歌再添一首,其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慷慨歌谣绝不传,Hayajanliqta yazghan qoshaq tarqalmas peqet
穹庐一曲本天然。Chedir nahshisi  tãbi güzãl ãbãt
中州万古英雄气,ottur tuzlanglik  ãzimãtlãrmu  berip
也到阴山敕勒川。Shimal tagh etigi tura wadisigha 
Alsun menggu Ilham- mãdãt
ھاياجانلىقتا يازغان قوشاق تارقالماس پەقەت ،       تۇرالارنڭ چېدىر ناخىشسى تەبى گۈزەل   ئەبەت .   ئوتتۇر تۈزلەڭلىك ئەزمەتلەرمۇ بېرىپ شىمال تاغ ئېتىگى-تۇرا ۋادسىغا،    
 ئالسۇن مەڭگۇ ئېلھام-مەدەت .
根据文学史家的考证,这首《敕勒歌》,其汉文译文,已达到传神的境界。有许多学者从诗歌体裁、音韵组合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民歌的原文即是敕勒(Oyghur)语,但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汉语古诗的三四言格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首民歌所达到的翻译水平,真是炉火纯青,不见斧痕,在我国甚或世界译坛上,堪称绝无仅见。看吧,多少广袤雄浑的景色,迎面扑来的又是多么清新豪放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敕勒(Oyghur)人恢宏恣肆的轩昂气势和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学者如是说[17](p22-23)。这首民歌的歌词、情调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敕勒(Oyghur)民族对大自然、对生活、对家乡的拳拳之爱,溢于言表。“游绕歌吟忻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群众性的大型歌舞即麦西莱甫(Mãshrãp),其盛大场面蔚为壮观。
不同民族语言文化间的翻译,是不同民族间彼此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实现感情交流的纽带。翻译也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互动、交往的主要桥梁。我国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流动、大融合、大变化的伟大时期。而阿六敦的先祖在魏朝做官、封爵封公。阿六敦从小生活在汉族地区,精通本民族语,也精通汉语。他在军中充当翻译,得到神武皇帝的赏识,让他翻译、演唱歌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敕勒歌》作为翻译诗歌的经典之作,千古传唱。不但对后来的鄂尔浑河上的突厥语诸民族、色楞格河、土拉河之滨的回鹘人生活赋予了丰富的精神食量,而且对中原汉民族的诗歌艺术也注入了新鲜豪放的气息,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民歌经典。更重要的是,这首民歌歌唱的是美丽的草原风景,颂扬的却是敕勒(维吾尔)等我国西北各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和谐相处和互相学习的历史过程。
 
注释:
[1]李国香:维吾尔文学史[M]第23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2]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M]维吾尔文版第一卷。198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3]周伟洲:敕勒与柔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4]拓和提: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
[5]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
[6]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启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
下一条: ·[丁艳霞 朱尉]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研究
   相关链接
·柯尔克孜族翻译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与《玛纳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