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西安庙会 延续千年的民间狂欢节(组图)
  作者:赵珍 毛毅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15248
 

  千年沧桑

  西安人逛庙会的传统没有丢

  唐末,随着国家的衰落,庙会便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热闹。到了宋元明清,虽然西安城的规模远不如前,寺院也大大减少,但是民间“逛庙会”的习俗却始终没变。西安博物院的杨宏毅研究员介绍:荐福寺的庙会活动从唐代确定后,就一直延续到清末。

  我们所熟知的庙会,如都城隍庙、八仙庵庙会等,许多都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完善起来的。明洪武二十年,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从此都城隍庙庙会逐渐成为西安市民不可缺少的节日大宴。都城隍庙的彭勃道长告诉记者,都城隍庙的许多庙会习俗,都是从建庙之初确立,在后来逐渐完善,比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城隍纪信的“圣诞”日,都城隍庙都会举行为期8天的庙会;每年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都城隍庙会举行新一年的祈福庙会。庙会期间,都城隍庙的古乐队会在大殿前的戏台上表演长安古乐。一些著名的秦腔名角也会登台献唱,此外还有来自西安城各个地区的锣鼓队前来“斗鼓”。随着市民和演员们来的,还有各种小商小贩,他们或者叫卖小吃,或者兜售小商品。这种都城隍庙的庙会形式一种延续至今。类似的还有八仙庵(宫)庙会。此外,当时的西安市内还有专门的行业庙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史红帅副研究员介绍说,比如当时有一座专门祭祀花神的寺庙,也举办庙会,前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从事花草行业的人。

  民国时期,西安的庙会仍然保持了一贯的爆满场面。据84岁的胡宝瑛老人讲,民国时期西安最火的庙会要数大慈恩寺庙会和都城隍庙庙会,她说:“每到过年,邻家的妇女都会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问她干啥去,她就会告诉你去‘逛庙会’。”胡老人记得,大雁塔的庙会是西安庙会里人最多的,“挤死人”。每到正月十五、十六,不管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最干净漂亮的衣服,从城里的家步行到大雁塔。“出了南门,全是麦田,走过去要两三个小时。打个来回一整天就没了。”胡老人回忆。

  除了大雁塔,都城隍庙的人也不少,胡老人说:“都城隍庙的庙会在夏天。每次去庙会都人山人海,两边挤满了杂货铺。我还记得有一种松子做的项链,小孩挂在脖子上玩儿,玩腻了把松子吃掉就行啦。”

  除了这两处最富盛名的庙会,民国时西安市民一年到头可逛的庙会还真不少,据宗鸣安《西安旧事》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药王庙过会;三月十九,“圣母生日”也要过会;四月十四八仙庵庙会;五月十三日,关帝庙庙会……如此看来,老西安们真是一年到头都有庙会可逛。

  休闲娱乐

  庙会热闹的场面始终没变

  解放后,西安人仍然保留着逛庙会的传统。都城隍庙、八仙宫等处的庙会依然红火。文史专家、老西安宗鸣安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时,他常和家人到都城隍庙以及玉祥门里的“西五台”逛庙会。西五台的庙会在农历六月,“记得最清楚的,是庙会上的各种小吃,凉糕、水果、大铜壶装着的油茶、冰镇酸梅汤、凉粉……平时吃不到的小吃应有尽有。”宗鸣安说,“最热闹的要数西安各街道的锣鼓社在一起打擂台了,非常有趣。”

  虽说城里面的庙会非常热闹,但是比起乡下的庙会来还差得远。从小在长安区阿房宫遗址旁长大的老报人袁鹤年先生,为记者讲述了儿时参加村子里庙会的情景。每年农历二、三月,关中农闲的时候,农村人便办起了热热闹闹的庙会。袁先生回忆道:“家乡最大的庙会在阿房宫遗址上举行。过会期间,每天来往的人有几万之多。”忙碌一年的农人们难得有这样一个放松、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有卖大力丸的、捏面人的,最新奇的就是‘拉洋片’,还有吹糖人的。”袁先生说,“各种小吃也很丰富,老远就能闻到香喷喷的白面馒头,还有只能在庙会时才能吃到的凉粉、油饼……那时的小孩能吃一点好吃的,恐怕比现在拿个诺贝尔奖还高兴。除此之外,庙会中还有社火和芯子。”如此乡土味浓重的庙会,在附近村舍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文革时期,阿房宫遗址的古老庙会中断了。”袁先生充满遗憾地讲。

  步入21世纪,各种形式的庙会在西安多了起来。除了老西安熟悉的都城隍庙、八仙宫庙会,从2009年起,小雁塔重拾唐代庙会遗风,为西安市民带来了春节祈福庙会;而大唐西市则在今年办起了具有唐风唐韵的春节文化庙会。傅功振先生说:“庙会不仅给西安的春节增加了浓浓的节味儿,同时还是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且很好地推动了古都节日经济。”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庙会带给西安人的那份放松、闲适和欢乐,似乎从来没有过改变。(赵珍 毛毅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网-西安晚报 2010年2月2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初识汾阳地秧歌
下一条: ·土家族同胞过大年闹元宵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