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蒋明智]悦城“龙母诞”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蒋明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3 | 点击数:31483
 

费孝通先生谈到中国人对鬼神的献祭时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它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费孝通,1985:110)这道出了中国民间信仰重实用、实惠的一大特点。的确,中国的民间信仰,没有崇高的伦理道德和完美的精神追求,而是表现为用香火和祭品,换取现世的实利。如求财、求官、求平安、求子、求寿、求婚姻顺利等,凡是现实中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都可以通过许愿的形式,向神乞求。拜龙母的主体是广大民众。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遭遇更多的生活风浪和人生坎坷,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有更多的担忧,因而对龙母,寄托了更多的希望。

我们发现,人们祭拜龙母的目的尽管不一样,但心态差不多:希望龙母能保佑,实现生活中的愿望。但是,如果不能达到愿望,人们也不会怪罪龙母,而是认识到自己的事主要依靠自己去做。那么拜龙母的实际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对人们心理的一种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就有求神拜佛的传统,这种传统只要对人们生活无害,也就变成了一种俗信,被代代承传了下来。只不过在过去,这种俗信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压力,人们都不敢去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个体的信仰又重新获得了自由,被压抑的情感一旦得到释放,传统的民间信仰也被激活了。在这股民间信仰的热潮中,不论乡村、城市,还是男女老少,相当部分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进来;没被卷入的,也会耳濡目染,成为潜在的加入者。在这种环境之中,看到别人去拜,自己不拜,好像就有一点欠缺;拜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民间的龙母信仰总是通过仪式行为传达出来。这种仪式除了前述的主要祭祀仪式外,还有一些衍生的仪式活动,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种习俗惯例,每当龙母诞期,便制约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些习俗活动主要有:

“摸龙床”。就是到龙母梳妆楼上的龙母卧床上摸摸龙枕、龙被和龙帐。据说,摸一摸,便时来运转;坐一坐,就早生贵子。有的则说:“摸摸龙枕,高枕无忧。摸摸龙被,一年好到尾。”有时,庙祝还把莲子、红枣、花生等放置枕头被角之间,香客摸到莲子,庙祝便高声唱道“连生贵子”;摸到枣,庙祝就说是“早生贵子”。每年来摸龙床、坐龙床、铺龙席的香客多达六七万人。据笔者观察,进龙母庙拜龙母,很少不到龙母梳妆楼摸摸龙床,或捐一点“香油捐”,摸一个“龙母符”之类的。

“饮圣水”。庙祝把龙母庙后的一眼有一定杀菌功能的硫磺矿泉水,名之曰“圣水”,让香客带回家使用。在东裕堂内,庙祝用自来水管将“圣水”接出,在水龙头正下方,放一跪垫,跪垫内设开关装置。只要香客跪在垫子上,“圣水”便哗哗流出;一站起身,便自动关闭。在一般人看来,这圣水的确有点神奇。所以不少人争相购买,有的还要买上好几瓶。一瓶5斤装的“圣水”售价20元。

“服香灰”。即待拜龙母的香燃尽以后,取其灰,用水送服。据说,龙母香案上的香灰是“圣丹灵药”,内服可治肚痛,外用可医跌打刀伤。有的还煞有介事地说,一般的香灰不能用,只有檀香做的香灰,才有此功效。

吃“金猪”。其实是吃烧猪,将整条乳猪(有的用一块猪肉)烤得黄灿灿的,用以祭祀龙母。奉祀完毕,在庙里斩食。据说,不但可以强身壮体,百病难扰,而且可以纳财得“珠”。

鲤鱼放生。除上文中庙方准备的“鲤鱼放生”外,民间自发的鲤鱼放生也很活跃。据笔者了解,龙母庙前的码头旁一共有20多家以卖放生鱼为生的,平均每月卖放生鱼收入有300多元,而龙母诞期有时一天的收入高达1000元,可见参加鲤鱼放生活动人数之多。一尾二两重的鲤鱼,卖5元~8元不等,但买者仍很踊跃,有的一次放好几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效群]皇会:清末北京民间香会的最高追求
下一条: ·[刘铁梁]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
   相关链接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徐仕佳]琉球王府的时间想象:以祭祀仪式择日为例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蒋明智 何海祺]顺德龙母信仰源流
·[胡艳红]太湖连家船渔民日常祭祀仪式的传承·[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张青仁] 公共祭祀与家庭祭祀·[石国伟]山西民间祭祀仪式中的演剧活动研究
·[邵凤丽]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的互构性关联研究·[潘云峰]通过礼仪:广西马山县内过屯社庙祭祀仪式分析
·[纳钦]复调式祭祀仪式与复合型民俗角色·[蒋明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
·[蒋明智]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变迁
·传统纸扎──逐渐消失的生死符号·[叶涛]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
·[GSCAA学术讲坛]田仲一成:中国戏曲文学在祭祀仪式中产生的过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