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基于南岭竹篙火龙节的讨论
  作者:林继富 吴佩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0-27 | 点击数:6102
 

结语

  南岭竹篙火龙节是卢氏家族文化记忆和生活实践相互作用的产物,竹篙火龙节就是以体化实践展开文化记忆的方式建构共同体,而竹篙火龙节的文化记忆又随着历史发展、南岭人的生活不断得以递进,存在某种意义上家族、地方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的差序格局,与之相联系的不同层次的共同体认同在竹篙火龙节中随之出现。

  竹篙火龙节的文化记忆是能动性的,其呈现出的“共同体认同”也处于“动态”变化状态,这种变化以竹篙火龙节的整体面貌出现。竹篙火龙节是集体认同的物化表现,体现了家族认同、地域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作用的认同力量。在家族认同层面,竹篙火龙节强化南岭人的精神信仰,彰显南岭卢氏家族在南迁过程中形成的家国情怀,以及留存在生活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竹篙火龙节不断作用于村民的身份意识,建构了协作共进的村落生活秩序,促进村落内部的团结以及村落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南岭人的凝聚力和价值共识。竹篙火龙节传达了中华民族崇先报本、天人合一、平等友善、中庸平和的共同价值,尤其是竹篙火龙节通过南岭人以及政府、社会人士的共同协作达成共享、共情的认同,有助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区域社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竹篙火龙节认同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竹篙火龙节的家族性质和地方特性,决定了竹篙火龙节认同的根基性、根本性。竹篙火龙节中火、龙、虎等认同符号促进了区域内部的个体、家庭、宗族交流融合和彼此接受认同,进而建构和巩固地方共有价值认同。同时,竹篙火龙节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实现跨越家族、地域的社会互动,转化为社会共知、共享的文化认同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赓续并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符号体系之中。从这个角度说,竹篙火龙节特殊的仪式展演帮助其确立了在南岭人中的核心传统的地位,使其具有了凝聚更广泛力量、促进跨区域认同的功能,被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本文刊载于《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程浩芯]乱世佳节:《退想斋日记》中的节日生活与时间体验
下一条: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