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连华]礼俗互动视角下的当代宗族建构现象分析
——鲁中大窎桥村王氏宗族考察
  作者:周连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10 | 点击数:7899
 

  四、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社会在国家政治引导以及文化热潮的影响下,兴起了一系列的宗族建构活动。其中,居于鲁中淄川地区的窎桥王氏借助其以往深厚的宗族历史传统表现得尤为显著:首先,顺应国家政策于20世纪90年代末顺利完成了合族性质的家谱续修,且在此后十余年间进行了多次增补续修;其次,清明祭祖在新时期被重新恢复起来且逐渐发展成为常态化的合族性仪式活动;再者,家族文献被整理出版,以此作为家族过往历史的见证;最后,与村政集体展开积极协商与运作,重新复建祠堂。上述宗族建构的过程,无不体现着地方与国家之间礼俗互动的话语形式。

  中国传统社会是为国家之礼与民间之俗互动而生的礼俗社会。特别是宋代以来,地方宗族处于国家政治与乡村生活上下互动的关键结点,并以此凝聚着诸如家谱续修、祖先祭祀、祠堂修建等方面的礼仪传统。民国以降,地方宗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家谱断修、祭祀中止、祠堂倾圮,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到战乱、灾害的影响之外,还有来自上层国家之礼的变动所致。伴随着当代中国地方文化热潮的不断兴起,“民间和知识界的能动性获得较大的发挥空间,国家在‘礼俗互动’的价值取向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诉求逐渐凸显”(33)。进而,新的国家之礼在新的礼俗互动框架之中,促使民间之俗又开始兴盛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村民自治、民间宗教复兴等方面。而新时期的窎桥王氏宗族精英则通过家谱续修、祖先祭祀、文集出版、祠堂修复等一系列的活动因礼成俗,以俗应礼,不断恢复起窎桥王氏的“正统”地位,充分显示出国家历史进程中地方宗族主动贴近主流意识形态、寻求自身发展的诸多实践行为。而针对这一地方宗族个案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从礼俗互动的视角发掘乡村宗族的文化意蕴与运作机制,促进民众自发行动与政府合理施政之间的融合,助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9年0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夏志远]仪式之网:论《金翼》中均衡化关系的可能
下一条: ·[陆薇薇 菅丰]“中国锦鲤”是如何诞生的?
   相关链接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
·[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王二杰]礼俗互动下东海孝妇现代传承
·《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赖婷]礼俗互动视角下的民间节日祭祖体系 ·[萧放 何斯琴]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
·[萧放 何斯琴]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李晓宁]礼俗互动视角下清代以来北京村落香会研究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张兴宇]从梅花拳“拜师礼”看近现代华北村落中的礼俗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