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李修建]为民众立言——“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纪要
  作者:李修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6 | 点击数:8112
 

  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我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刘先生的学术的贡献和成就。第一个方面就是刘先生的学术经历,贯穿了整个中国当代的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史,刘锡诚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当代民间文艺发展的一个缩影。刘先生的学术是紧跟时代、直面当下社会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个方面就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是触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把自己的学术放在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中,展开整体观照这样一种学术的书写方式,视野开阔又比较前沿。

  第三个方面就是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划分了整个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的阶段,清理出20世纪民间文学的学术思潮和学术流派,在民间文化的象征、中国原始艺术这些领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论文的观点非常新颖而且深刻。

  第四个方面,就是刚才很多老师都说到这一点,没做过统计,应该说,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界,刘先生的著述是最多的。刘先生自称是“边缘人”,但是他对学术的执着、对民间文艺无私的投入,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思考,所有这些都表明刘先生实际上一直处在学术的中心,甚至成为我们民间文艺学的一面旗帜。

  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今天我想集中谈谈刘锡诚先生对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贡献。

  刘先生是改革开放之后较长一段时期之内(1983-1989 )中国民间文艺学界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这个身份与其作为研究者的身份和成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三套集成”工程的正式启动恰是在刘锡诚先生开始主持民研会日常工作不久,这个工程随后的开展同他的努力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他的一些思考以及工作方式也给“三套集成”留下了特殊的烙印。此外,我还想提到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对这个考察在整个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学界迄今缺乏应有的清理和总结。这次考察对于推动田野作业方法在中国民间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中青年学术队伍的培养以及“整体研究”思想的形成和普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想在这里谈刘锡诚先生在民间文艺研究上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整体研究”观点对于当代中国民俗学方法论转型的作用。1988年,刘锡诚先生提出了要对民俗进行“整体研究”的倡议。他提倡不能只注重故事文本,而且要注意将故事讲述的场合、时刻、听众、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等一并加以整体考虑。这一倡导以及许多同类主张(例如段宝林的“立体描写”主张)在中国民俗学界逐渐催生了一种共识:应当注重文本之外的讲述场合及多种相关文化要索对文本的影响。最终促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民俗学向语境研究的转型。

  第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诸多贡献。这本书在很多方面带有拓荒性质,对民间文艺学史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该书中充满着无数细小的新发现,这些发现无不浸润着先生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对人云亦云乃至于以讹传讹的学术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他对学术史的勾沉,并不受学院派对于理论流派进行梳理时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从史料和事实出发,不囿于已有的说法,常常做出自己的判断。

  刘先生近年来常以“边缘人”自况,我的感受却是他从来不曾“边缘”,他以自己的勤勉、努力和丰富的成就,不仅成为建构中国20世纪、21世纪民间文艺学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大家倚重的智囊。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1981年我进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那时我们的学术生涯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当时中国民间文学工作的方针是1958年“大跃进”中制定的“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十六个字。第一位的“全面搜集”,是全党全民搜集新民歌的产物,“加强研究”排在最后。刘老师来民研会主政之后,主持修改了民间文学的工作方针,把加强研究从最后提到了第一个,重视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带动和引导民间文学的其他各项工作。他陆续调来了谢选骏、蔡大成、李路阳、靳伟、邱希纯和我等五六个研究生和大学生,以加强和提升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研究工作。在太仆寺街那个小院里,他领着我们读书,每一次重要文章出来都要我们看,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把他的文章和见解再讲给我们,让我们讨论。要我们反复读马林诺夫斯基、弗洛伊德的著作,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名著。刘老师对我的帮助指导我终生不忘,他不仅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也指导我开阔眼界,包括对于其他学界的重视。刘老师说,不关注前沿的学问就不会有大出息,一个研究者的眼界不能限制在你所知道的那一点点上。除了民间文学界以外,像文学评论、考古成果、《红楼梦》研究,都让我关注。所以从那以后,我对于学术界的关注一直不敢放松。刘老师的教诲一直引领着我走到今天,他是我当之无愧的学术引路人和导师。80年代是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在刘老师的亲自倡导下,先后成立了神话学会、故事学会、歌谣学会等,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影响深远!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只想谈一谈自己对刘先生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就是:“农民”刘锡诚。我更愿意认真地把它理解为对锡诚老师准确、深刻的精神写照。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他的为人上。刘先生是一位质朴、真诚而且重情义的人。其次是他的勤奋。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在田间“不敢抬头”的执着与勤奋,刘先生才能够在这么长的岁月里,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劳作,并不断获得丰硕的成果。刘先生并不是固守传统的老农,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仅就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而言,他不仅对国内资料有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还一直注重国际学术动态与国际交流。

  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我要用四句话概括对先生的印象:一、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二、勤奋认真,笔耕不辍。大家都看到了,先生有这么多的成果。三、眼光敏锐,勇于担当。近年来我们在做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有好多原则性的问题,他也不怕得罪人,很直接地讲给我听,什么东西可以上,什么东西不可以上。我相信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四、热心助人,提携后学。刚才好几位先生的发言表达了对刘先生的感人至深的敬意和感激。可见我们作为后学,不论是第一代后学、第二代后学,还是第三代后学,刘先生对我们一视同仁,都花了大量的心血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我就用这32个字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同时祝愿老先生健康长寿,在民间文学领域给我们继续带头,给我们指导、给我们帮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追忆我所认识的公刘
下一条: ·周巍峙同志生平
   相关链接
·[韩冰雪]论刘锡诚的民间文学诗学研究·[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刘锡诚]我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王雪]高擎民间文艺学旗帜——评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
·[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庄振富]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回顾——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述评
·相识满天下 知音世不稀——刘锡诚先生访谈录·[刘锡诚]抗战中的民间文学家们
·[刘锡诚]田野采风杂忆·[刘锡诚]我和江绍原先生的治学交往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刘锡诚]民间文艺学家董均伦书简二十二通
·[刘锡诚]“东南亚文化区”与同胞配偶型洪水神话·[刘锡诚]三千里路云和月
·[刘锡诚]陶阳:创世神话研究的始创者·[潘鲁生]饶宗颐学术思想对民间文艺研究的启示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刘锡诚]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刘守华]映日荷花别样红——读《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刘锡诚]余未人:从作家到学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