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
  作者:叶春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 点击数:9007
 

  三、守住传统与生态文明的反思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带来了世界文化的大整合。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和我们民族某些传统节日被他国抢注(其实端午节被韩国抢注只是媒体的误导,我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是两回事)的态势,有人打出了“保卫春节”的旗号,精神可嘉,行为可笑。它反映了国人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但这些人没有看到,我国春节丰富的内涵,以及一整套完善的礼俗,特别是其中浓缩的那种亲情、乡情,游子们朝圣般地返乡过年、期盼团圆的那种心情是抹不去、抢不走的。每年春运接送几千万的旅客,前几年满天飞舞的贺年卡,近年充斥荧屏的电子贺卡以及手机短信、网络拜年等,也像西方人平安夜拥向教堂、日本人元旦前夜拥向神社那样,是他国代替不了的。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风俗的嬗变,年轻人抱怨说: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他们要“颠覆”春节传统,冲破物质的桎梏,去与朋友狂欢,去跟同学聚会。我说可以。其实对于一种习俗来说,老的传统慢慢变淡、新的元素不断增加,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就今天而言,年味不是淡了,而是浓了。请看:

  大年初一的下午,斗门区井岸镇中兴路到西堤路一带成为流淌欢乐的海洋,在这里举行的“金鸡起舞闹新春”首届斗门区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名群众,使节日的斗门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打头阵的是来自斗门区中坚龙狮武术馆的舞龙队、醒狮队,“龙”腾“虎”跃之间还夹着两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衔着报喜春联一路点头作揖“恭喜发财”,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珠海特区报》2006年2月10日)

  正月十五晚,连山县城火狮欢腾,鞭炮齐鸣,锣鼓震地,火光冲天,山城干部群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炸火狮、放烟花、唱山歌、舞春牛、吹奏壮族八音,这些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活动,吸引许多群众观看和参与。小小县城万人空巷,街上摩肩接踵,煞为热闹。(《清远日报》2006年2月14日)

  2006年春节前,《羊城晚报》还特地做了个调查。在被调查的这600户家庭中,对年夜饭表示看重并且花心思安排、比平时丰盛的有九成多,说明年夜饭仍是广州人除夕夜的一项重要节目。其中上酒楼吃年夜饭的家庭比例与去年一样,保持有两成多(23%)。逛花市这一传统活动魅力依然,并且吸引力有所增强,这年逛花市的人从2005年的54.6%上升到57.5%。

  可见,随着千百万民工匆匆往车站、码头,扛着大包小包赶回乡过年的身影,商家炒作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宵市场人头涌动,花讯大潮持续高涨,春姑娘的脚步已在绿色的原野降临,年味是浓了。关键是,我们要把传统民俗深沉的内涵告诉年轻人,让他们在创新的同时,守住传统的根基,自觉传承,让其生生不息。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民俗原生态的问题。春节民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的原生态就与农事节令息息相关。如农村广泛流传的春牛舞,从内容、曲调到表演形式都是为了祈愿农业生产的丰收,其原生态的表演是在村中地塘进行的:给耕牛带上大红花,一老农唱着春牛调,深情地从牛头摸到牛尾,边摸边唱:“摸摸牛头摸牛尾,五谷丰登全靠你……”充满对耕牛的祝颂与关爱。但在舞台表演时改用两头纸扎的耕牛,由人操舞,表演农家乐的气氛,这算不算原生态?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被授予“中国麒麟之乡”的东莞樟木头的麒麟舞,开始也很粗糙,套路、曲调也很单调,后经过舞蹈家罗学光、杨明敬帮助,他们认真打造,取得了全国民间舞蹈大赛的最高奖——山花奖。这算不算原生态?其实它已经糅合了现代舞蹈、音乐、美术的许多元素进去。真正原生态的东西,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恐怕是难以接受的。包括许多所谓原生态农庄、旅游景区,也经过精心的打造,外观是仿生态的,内里是现代的。如果从里到外都是原生态的,恐怕只有留给非洲的难民去享用了。当今“原生态”的口号,多为商家的炒作,民俗研究者诸君切莫跟风,要好好利用春节这个民俗活动最丰富、最集中的舞台,抓紧采集研究,拿出成果,做好政府立法的参谋,为国家“申遗”做些实事,为春节传统文化的护卫、创新、辉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西村真志叶,岳永逸.民俗学主义的兴起、普及以及影响[J].民间文化论坛,2004,(6):76-81.

  [2] 杨哲.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3] 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M].户晓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刊于《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启明]宿松年俗歌谣述评
下一条: ·[萧放 袁昌顺]留住年俗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杨丽云 刘玉珍 秦婕]苏元春与抢花炮习俗之间关系研究·[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陈爱国]蚕桑习俗中的“蚕花”考释:基于蚕虫“生命力”的视角·[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悦]中国的节庆习俗与民族时令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