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赣丽 郭悦]当代民间文化的遗产化建构
——以广西宝赠侗族祭萨申遗为例
  作者:徐赣丽 郭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21 | 点击数:14790
 
在2010年祭祀萨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上面对于萨的描述是:龙胜侗族有着奇特的祖母神崇拜,古老原始,源远流长。在其崇拜的各种神灵中,祖母神“萨玛”是至高无上的。在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的传颂中,大祖母“萨玛”集民族的始祖神、英雄神、保护神、社稷神、农神、歌神为一身,是侗民族强者、智者的代表,是侗族文明的源头,是世间一切美好善良的化身。正因为这样,侗族崇拜“萨”、祭祀“萨”而形成的“萨”文化,自然成为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涉及广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当地文化精英也解释说:萨岁是侗族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祖先神、圣母,她是侗族人民共同的始祖母,也是最高的护佑神,神通广大。她是侗族一切优秀品质的总代表,勤劳、勇敢、善良、手艺精干[13]祭萨当天,作为政府官员出场的乡党委书记发表讲话说“这是一个具有远古性的和神秘性的祭萨活动,侗家人用这一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先人的感激和崇敬,因此寄予后人,不忘萨的恩情,教导人们要有萨的胸怀、智慧和力量,萨就是侗族的老祖先,是侗家人的保护神”。萨在对外宣传中,逐渐被作为祖母神、英雄神,并把其完善化,多功能化,体现了出于边缘群体求得英雄祖先以彰显自己的动机[14]。其实,英雄祖先的叙事也是一种遗产化的过程。
再看申报书对其价值的介绍:萨玛是侗族文明的肇始,是崇高美好的象征,集劳动美、创造美、人道主义的母性美、人类之爱的社会美、精神美等等美于一身,是侗族子孙后代学习的楷模。因此,祭萨活动与愚昧迷信完全是两码事,祭萨活动其实就是将一个民族集结到真善美的旗帜下,对于培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助人为乐、舍己为群等伟大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感召力和内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申报书把祭萨的价值概括为两个方面:1.学术价值。侗族的祖母神崇拜,是中国女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侗族将萨玛作为首席女神来崇拜和祭祀,是中国女神文化的一朵奇葩,具有既丰富又奇特的文化内涵,是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化等学科研究的对象。2.应用价值。挖掘、保护和传承侗族祭萨文化,(1)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向心力。(2)可以丰富人们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3)龙胜是旅游县,可以将祭萨节培育和打造成旅游的文化品牌。从申报书的表述可以看出,对于祭萨的文化价值的阐释,是把祭萨与现代性话语相勾连,把它与优秀民族文化相等同。申报书决不是村民自己的语言和他们的概括能力所能做到的,这其中捉笔的人,无疑是模仿其他地区“非遗”的评价,参照宝赠祭祀萨的实践而完成的,这些阐释文字对于祭萨遗产化无疑具有关键作用。
3.整合
对同一空间中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联合申报,这种整合资源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其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在不破坏其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对当地的各种文化遗产实施整体保护。这也是政府追求政绩和制造影响的一惯做法。当代政府参与民间活动,往往会综合展现其各种价值,以发挥其多种功能。有人研究发现,民间信仰活动在当代往往从单一的祭祀活动演化为集原始祭祀、农事耕作、民族集会、娱乐交游和文化展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15]。祭萨的申遗也体现了这一做法。宝赠祭萨在乡村一级虽然是隆重的活动,但是要与区内某些民族或地区的“非遗”相比,却显得单薄了些。如把当地的各类文化进行整体打包进行申报,则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又可以免去作为民间信仰申报带来的风险。在申报书中对该项目的特征描述中说,它有辐射性、综合性和兼容性。因为祖母神崇拜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它能辐射侗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的风情文化都与“祭萨”有所联系,都能以它为平台得以充分的展示。并且,祭萨文化内涵具有丰富性特征,从侗族的信仰文化延伸到侗族的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礼俗等文化,和人生礼俗、岁时习俗等,用艺术化的表演方式展示侗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申遗的进一步工作,2010年的祭萨还增加了侗族传统——款文化的表演和款师的出场。为了与萨结合,主持人是这么说的:讲和睦、和气、和谐是萨寄予她子子孙孙的厚望,历史上侗族的《约法款》,就是侗族地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规约。而其表演的款词名《村村寨寨造和谐》,也传递了政府营造和谐社会的声音。总之,大祭当日的活动内容整个就是民族文化的大汇合。
另外,综合也表现在对祭祀对象的拔高和神圣化。在对萨神的介绍和阐释中,综合了多种神的特征和形象;对此,HZJ解释说:“萨在侗族各个地方都不一样,我们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萨具体是什么,就做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萨,是女神,也是英雄神,祖先神”。
除上所说,借力也是其遗产化的手段。民间社会向来是互通有无的,本地的文化不足以扩大影响时,往往借助周边地区的力量。祭萨文艺表演综合了宝赠村各个屯的力量,2010年祭萨节则不仅是宝赠村民参与,晚上的文艺表演还邀请了临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景区的文艺队,节目更多,气氛也更热闹,显示出祭萨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祭萨遗产化建构是重新阐释和命名该活动,增加或恢复了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有意突出遗产价值,把更多更能体现侗族传统文化的部分做了夸大和强化,用现代主流话语对此加以阐释,对民族的、地方话语进行意识形态的翻译和重新表述,使之脱离出迷信、低俗的标签和地位,上升到因为封闭的环境而得到保存的地方性知识和珍贵文化遗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琳]《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节候赏物第二》校证
下一条: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6年)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