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程剑]骚动与安静
——读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
  作者:程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1 | 点击数:8731
 

  三、《林村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林村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林村。《林村的故事》里故事林林总总,我们以上的归类并不能代表其全部。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为了说起来方便才这么分类,其实这些故事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的存在和互相地交织才构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林村,才表象出了一个不断变化、向前发展中的林村,这就是林村在历史上缓缓而进的脚步!

  黄教授并不只是为了讲述林村而谈林村的故事,这不是黄教授的初衷,也不是人类学的追求!我们很容易在这些林村的故事基础上,看到林村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的变化。首先我们明显感到的是政治制度对于文化变迁的重要性。林村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是最重要的,民众信仰的文化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这在90年代以前显得十分突出。其次,我们看到新的政治体制对于地方管理的方式和中央政权向地方渗透的程度。自上而下的文书往来,一张白纸也许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当然我们也看到底层情况向上级反映时的流畅程度。再次,地方性政治和文化有它的独特之处,林村的干部在行驶很多权力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上级的规定,而是对它做了自己认为许可的改动甚至根本与政策相悖。林村里发生的许多冲突都是与宗族、个人的利益相关的。这些都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东西,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一个新的运作模式,这就是地方性权力的变迁。另外很多传统的文化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彻底消灭,而是有所改变地生存了下来,这提醒我们思考为什么很多文化是不可改变的!第四、林村向我们揭开了政治制度对地方社会分层的影响。比如在解放后的几次运动期间,很多人可能由最底层流到了最上层,而一部分人却得到相反的报应。最后,林村的故事作为中国乡土文化的一个人类学研究,它和其他的著作一起构成了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体系。如果说《林村的故事》研究的是1949年以后中国农村变迁的问题,那么像林耀华的《金翼》研究的就是1949年以前的中国农村。这在像我们启示:乡土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而且在这方面有很大的造诣,我们后代的学人值得延续这个美好的传统。

 

  四、《林村的故事》还留下了什么?

  《林村的故事》通过近乎个人传记的写作文体,并在遵循人类学一般伦理的基础上用了叶文德这个真是的名字作为文本叙述的核心人物。这样的叙述方式让我们感到很新,在阅读此类民族志的过程中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流畅感,这种流畅感除了黄教授个人的文笔因素以外,我们认为也是对历史过程如实写照的一个结果。对于这样的人类学民族志的写作方式,我们认为有很大的反思意义。当然这样的民族志对于阅读者而言也提出了一个挑战,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它的理解不尽一致,读者的层次愈高,对它的理解也就愈深。

  通过《林村的故事》的核心人物叶文德书记的口,我们很多次感到有很多的因素是中国人共通的,也是无法改变的。这些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如果说成是中国人的人性的话,它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的贯彻,对于社会的运转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很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对于政策的执行是反面的,甚至在遇到政治政策时让人感到政策是对中国人性的摧残。于是,我们不禁发问,《林村的故事》是不是也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中国人的人性是什么?

  林村的记忆就是中国的记忆,这是黄教授想通过此书的研究想表达的一个方面,更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追求结果。我们不止一次地在林村看到每当有一个新的政策要执行,或者一个新的运动要开始的时候,林村就会出现一种骚动不安,等到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盲目服从和不计结果的群体态度。等到运动的后期出现消极的因素或不好的结果时,又是大范围的寂静和等待。可以说1949年以后的中国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骚动后是安静,安静后又是骚动。在骚动与安静之间,社会留下了自己明朗的印记! 

 

  【1】黄树民.林村的故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7.

  【2】同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幽谷:程剑的空间 2009-09-11 16:24: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人生一世]钟敬文先生与教师节
下一条: ·[冯立昇]打开技术史研究的新视界
   相关链接
·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赵甜佃]动画《鹅鹅鹅》的诗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张小平]“人参精”故事研究述评
·[张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及其传播路径研究·[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
·[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