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江帆]东北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与变迁
  作者:江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6 | 点击数:18219
 
驱鬼:巫觋诵经之后,自称神已附体,便以桃木杖击打病者。有的病者遭到轻击即瑟瑟发抖,此状表明神已降鬼;有的病者即使遭到重击也不惧服,竟与巫觋扭打在一处,甚至发生过巫觋被病者扼住喉咙之事,此状表明神的法力不及鬼魂,鬼已胜神。巫觋还须诵经搬请法力更大的神来降鬼。
降鬼:巫觋诵经之时,命主家出两人协助降鬼。一人手拿木棒,棒上缠有许多纸条;另一人手攥有一条棉线,线头拴有一粒玉米或黄豆。待巫觋请神附体之后,这两人手中的木棒连同纸条以及玉米粒开始簌簌地跳个不停,即表明鬼魂已被拘到玉米粒之上,于是,取来一只空瓶,将玉米粒吊进瓶口。如执线者手抖得厉害,玉米粒往往不能顺利进入瓶中,巫觋则要继续诵经,并用好言哄骗鬼魂。待玉米粒进入瓶中,巫觋亲自动手用荞麦面团堵住瓶口,再以布紧缠瓶口,取出事先以反劲搓制的细麻绳扎紧,然后将瓶子携至人迹稀少之地,挖一个约两米深的土坑埋掉。至此,这一仪式结束。巫觋驱鬼仪式有长有短,长者多达3~5天,短者当日即可结束。
由于驱邪避祸、祛病祈福是朝鲜族民间信仰的核心与主导,加上人们对亡灵存在的深信不疑,因而,巫觋们的驱鬼之举对民众尤具感染力,人们的情感极易被其俘获。直至20世纪中期,东北朝鲜族村屯中,人们若遇家人患顽疾重症或家事不顺,几乎都要求助巫觋来驱邪禳灾。下面的个案说明了这一情况: 
辽宁旺清门镇旺鲜村一村民讲述:
 
我父亲过去是旺清门这一带有名的巫堂。我在娘家时,经常看见父亲被人家请去跳巫堂治病。父亲不但能驱鬼,还会扎针、看病、占卜、相面、算卦。他跳巫堂的本事大,能为死人和活人“分路”。夫妻俩有一方先死了以后,如果两人原来感情好,死者的鬼魂就总缠活者,活着的一方总是病歪歪的。治这种病,得请巫堂给“分路”。我娘家在离这不远的东江道村,以前村里有个男人被水淹死了,冤魂总缠着他媳妇。那个媳妇就请我父亲去给她跳巫堂“分路”。我那天也在场,过程是这样的:买来五尺白麻布,让四个男人各拽住一角,父亲诵经请神之后,就见有一人手中拿着的缠满纸条的木棒抖动起来,父亲说死去的鬼魂已被拘来。他命人将纸花木棒往白麻布上一搭,就见四人手拽的麻布“刷”的一声劈开两半,这就表明从此阴阳断成两路,死者不能再纠缠活者了。由于淹死鬼生前夫妻感情好,那天父亲给他们分路就比较困难,麻布迟迟不断开。后来总算分开了,布幅不是直茬断开的,断茬曲曲折折的。听说那个媳妇的病后来好了,人也有精神了。(讲述者,朝鲜族,女性,1938年生)
 
从上述巫觋的驱鬼除邪仪式可以看出,在传统社会里,朝鲜族民众是用一种近乎荒诞的信仰手段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生活压力的。在缺医少药的时代,朝鲜族民众习惯于小病不治,大病求巫。这些粗鄙的驱鬼除厄仪式给予了人们虚幻的精神慰藉,而某些神秘性的灵验,牵动着更多的民众为之臣服,自觉地对其进行传播和渲染。正是这样一种循环与继承,使得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东北朝鲜族乡村社会一直存在着“信巫不信医”的现象与习俗。
3.占卜信仰 
东北朝鲜族民众对占卜的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见图2)。持这一信仰者,尤以女性民众为甚,一些乡村妇女每遇疑而不决之事必占卦问卜。朝鲜族民间占卜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抽签、摇卦、算命、相面、圆梦等等,从事占卜的主要是男觋女巫以及以此为业者。乡间的女性民众对占卜的结果一般都深信不疑,同时津津乐道于其中灵验的部分,而对于未应验之体验,她们则往往从自身查找原因进行开脱,并不归咎于占卜失准。在实地调查中,一些个案很具代表性:
个案1 吉林省舒兰县镇郊乡一村民讲述:
 
我18岁那年(1946年),村里来了一个算卦先生,他和屯长是朋友,这人的卦才准呢,村里家家争抢着请他去摇卦安宅。我父亲也去了。那时我妈已死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媳妇,继母挺年轻,带来一个小女孩。算卦先生并不知道我家的事,对我父亲说:“你前房媳妇死了,现在是领着小媳妇过日子。后娶的媳妇生的孩子保不住,你前房媳妇留下的孩子个个能站住。”果然,继母来我家之后,和父亲共生了九个孩子,全死了。当年五月,村里长辈踏青,父亲将继母带来的女儿带去了,小姑娘回家后又拉肚子又呕吐,不醒人事。继母去请巫堂治病,路上遇见一条大蛇挡道,继母认为是不祥之兆。回家之后,继母唯一留下的这个六岁的小女儿也死了。这个算卦先生,把我家前前后后的事都算出来了,真是神了。(讲述者,朝鲜族,女性,1928年生)
 
个案2 黑龙江省五常地区民乐乡红光村一村民讲述:
 
60年代时,我丈夫得了胆囊炎,两年动了两次大手术,手术后也不见好。丈夫病时,我找人算过几次卦。前村张义屯有个老太太也是朝鲜族人,会算卦,我都是找的她。那时算卦不像现在要钱,给几斤大米就行。最后一次问卦时,老太太说:“你男人是吃了用筛子筛过的东西得的病。你得用我的法子破解。”我想许是前些日子冬至时喝的红豆粥吧,那粥里有黏面团,是黏大米磨成面,用细筛子筛过做成的。我就按老太太说的,在院子里摆上供,祷告后,把供品全扔了。丈夫的病也没好,当年腊月就去世了。人家的卦是没说错,病重了谁也留不住不是?(讲述者,朝鲜族,女性,1925年生)
 
个案1可视为占卜应验的典型个例,这类个例往往在民众中产生深远影响,即使事过半个多世纪了,仍为当事者所乐道。正是这类个例的累积,强化了民间的这一信仰。个案2当属占卜失灵的个例,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信仰者并未因此而产生动摇。
 
三、东北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变迁
 
东北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内容十分庞杂,一些古老的信仰在朝鲜本土时便已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移居中国后,由于与朝鲜本土原有的具有地缘关系的家族(宗族)祭祀圈、信仰圈的群体产生了疏离,某些原有的信仰传统便失去了存在、传承的环境与条件,因而渐渐地淡化了。但是,在移居中国后的生存环境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的信仰观念以其实用性与功利性,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落脚生根,得到延续与发展,如前面提到的亡灵信仰、巫觋信仰、占卜信仰等等。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民众的精神信仰有了更大程度的自由。于是,某些民间信仰顺时顺势,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呈现出带有时代特征的变迁态势。概括起来,东北朝鲜族民间信仰在当代的变迁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柏权/刘冰清]苗儿滩年俗调查
下一条: ·[摩罗/杨帆]赣北乡村春节习俗考察及宗教学分析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