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黎念青 温春娟]宗教研究范式转换的中国透视
——读《信仰的法则》
  作者:黎念青 温春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0-06 | 点击数:8916
 

  各类新兴宗教组织在与主流社会、传统宗教的交流和互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分化。由于“小教派经常不能提供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或独特的产品”,“多数小教派……都是死路一条。”(第255页)新兴宗教组织求得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融入社会,逐渐适应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从国外新兴宗教组织的发展脉络看,一部分新兴宗教将努力适应社会,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逐渐包容和融合,并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集体层面上,著名的小教派到大教会的转型主要就是个最低化宗教代价的过程。”(第125页)另一方面,一部分新兴宗教组织会加强对其成员的精神控制,甚至成为与社会对抗的极端势力。新兴宗教组织的不同发展路径既取决于于其自身的调适能力,也同全社会的宽容氛围和正确的宗教政策有关。国外一些知名的新兴宗教组织,如天理教、摩门教、巴哈伊教、创价学会等,都经历了由膜拜团体到教派的发展过程。我国当前的新兴宗教尽管由于创建时间较短,发育还不成熟,有的新兴宗教组织也已经在宗教教义和行为方式方面开始适应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转型期农村新兴宗教活动现状及相关问题——以山西省临县真神教为事例》,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网站网络版)这一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新兴宗教问题关系到我国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更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新兴宗教问题放到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来洞察,放到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去透视,以理性、民主、文明、包容的心态,妥善处理新兴宗教问题。

  从宗教的社会功能看新兴宗教的作用,“人们需要宗教是因为宗教是某些回报的唯一可信的来源,而人们对于这些回报有一个一般的无尽的需求。”(第103页)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原有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开始失落,有些人产生了信仰、信念、信任危机。一些人因对市场经济中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束手无策,对市场竞争的结果感到困惑和无奈,而产生挫折感、无依感。他们本能地将这一切都归结于命运的神秘力量,渴望得到超人间的力量的帮助和慰藉,让宗教填补自己的信仰真空。现代心理学证明,人们运用一些宗教修行中的身心调节方法,可以提高人体内镇痛物质内啡呔的数量和质量,对人调节心理平衡起极为良好的作用,并有益人体健康。(陈麟书、袁亚愚:《宗教社会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同传统宗教相比,新兴宗教更为关注个人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

  许多宗教组织在利益表达、族群整合、社会批判和道德重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发挥宗教组织的积极作用,减少宗教组织的消极影响,对今天的管理部门是一个挑战。

  信仰是个人的内心生活及其自我体验,属个人私人生活范畴。宪法对公民的信仰自由和结社自由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滞后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政府缺乏对于新兴宗教组织进行管理的渠道和机制。现在亟需创新宗教事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强调对话和互动,减少漠视和压力,强调规范和引导,避免压制和对抗,使新兴宗教组织尽快从社会的边缘文化状态中走出来,与主流社会产生良性的交流和互动,走上健康的轨道。

  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在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结社权利的同时,对宗教极端势力成员依据其具体刑事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在原宗教极端组织成员转化方面,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心灵关怀团体,定期与宗教极端组织的受害者交谈,帮助他们逐步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这些都是有益的启示。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努力消除宗教极端组织滋生的社会土壤。宗教极端组织的共同特色是以教主崇拜为基础,组成一个极权社会,对成员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实践证明,同极端宗教组织斗争最有效的工具是在全社会破处个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不承认任何人垄断真理的权力。人类对真理的掌握,与权威、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都有发现真理的权力,都有检验真理的权力,都有对一切说教证实或证伪的权力。应该承认,近年来,一些宗教极端势力在我国流传甚广,同我国传统文化中神秘主义流行,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缺乏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关。科学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抵制伪科学的精神长城,是使社会大众精神肌体获得对伪科学毒瘤免疫力的抗体。在全社会弘扬民主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源:《博览群书 》)

  (《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美〕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著,杨凤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32.00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4-09-07 14:5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王庭]人是如何造神的
下一条: ·[张冬梅]常新的生活与永续的时间
   相关链接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
·2017年宗教学十大观点 ·[尹虎彬]从“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
·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开幕·[胡鸿保 张丽梅]民族志:从马凌诺斯基到格尔茨
·[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吴银玲]“迷信”何为?
·[乌兰]民族宗教学视阈下的蒙古族“腾格里”信仰·[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
·[朱刚]民俗学的理论演进与现代人文学术的范式转换·2011年十大宗教学观点
·[朱刚]现代人文学术范式转换下的民俗学理论演进·把昆仑文化带到欧洲──访柏林自由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雷戈尔
·[牟钟鉴]从宗教学与哲学看中国神话·中国民族报:“2010十大宗教学观点”
·[李智君]文化地理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学·[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
·[朝戈金]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郑志明]关于“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与“新兴宗教”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