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16 | 点击数:15847
 

三、当前给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的迫切性 

    20世纪中国的剧烈社会动荡和多次政治运动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造成了较大毁坏,近年来深刻的社会转型与飞速的经济发展又对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社会文化体系有基础不牢、重心不稳、结构失衡的危机,因而,亟需振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无疑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的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等也一同涌入国门。由于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造成国人不恰当然而难以避免的文化自卑感,致使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洋节逐渐兴起并有冲垮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的苗头。如果仅仅是吸收几个洋节到我国的节日体系中,可以给我们的节日文化增加一些异文化的合理因子,补足我们固有文化中缺少的某种有益成分,那也不是坏事;关键是许多青少年严重缺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没有了过传统节日的热情和兴趣,却一味追逐西方文化、热衷于过洋节,这样下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就有断代失传的危险。吸收西方节日固无不可,但是我们必须保持祖国固有节日在整个节日文化体系中的主流地位。对此,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说:“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历史,记住我们是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其中还是无价之宝)的国家,记住我们的主体性——我们在引进外国文化问题上的自主性、主动性!在对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上,我们固然不能表现出民族自大狂,但也绝不能作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者!”[5]

    近年来,西方大国集团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实施文化扩张策略,对民族国家的固有文化造成严重的文化侵蚀,一方面带来世界文化单一化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造成威胁。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国际上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传统节日文化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争相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过程中,韩国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严重挫伤了民众的民族文化自尊心。虽然有专家认为发源于我国的端午节被别国引进并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件好事,或者解释为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的节俗有祭山神、跳假面舞等我们这里没有的内容,但是我国在端午节申报竞争中失利的事实说明,我们在传统节日遗产保护方面做得不够好,有很多优秀传统“失传”了,我们的工作亟需改进。除端午节外,我国还有一些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是与东亚的数个国家共有的,也有被其他国家“抢注”的危险,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

    近几年,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特殊位置及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为社会所认识和重视。2005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对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作了充分的阐述和强调,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并且从各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部署。该文件所显示出的中央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所提出的保护措施也是切实有效的。社会各方应提高认识,并充分贯彻落实,从而对传统节日文化保护起到有力而持久的功效。

    今天,我们面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加大保护的力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笔者以为,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对于给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问题,社会上已有较高的呼声,并且有几种建议方案。2004年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首次提出,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各个节日放假一天。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纪宝成教授提交了由他领衔写出的《关于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的议案》,该议案有36名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附签。该议案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各放假一天;同时建议:“元宵节和重阳节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充分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虽然不一定设为法定假日,但通过定为法定节日予以强调并适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达到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家庭和睦、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目的。”其后2005年、2006年他分别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上继续提出给传统节日放假的议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2004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承担了政府有关部门交给的一项研究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问题的研究项目,成立了由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经过多次研讨,写出五篇论文,其中除了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外,还有如下放假建议:把原定的春节假日往前挪一两天,以将除夕包含在假期之内,并使民众有准备过年的时间;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纳入法定假日体系,各放假一天,同时在“五一”、“十一”各保有一天假日的前提下,把“五一”、“十一”各自原有的另两天假日移过来分给清明节、中秋节,以达成清明节长假和中秋节长假。[6] 民间还有其他相关呼吁和建议。这些提议都有其合理性,可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尽管各方的具体建议稍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希望给传统节日增设公假的法案尽早出台。

    通过对相关问题统筹研究,合理调整国家节假日体系,把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充分发掘、利用其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形式,大力丰富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对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下一条: ·[王霄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