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
——刘三姐歌谣论析
  作者:李素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10 | 点击数:9695
 

  (三)动词程式

  表现动作或行为状态的词语程式在刘三姐歌谣中亦屡见不鲜,包括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和动词词组程式,而稳定性和重复性是其显著特征。除了传统的延续外,歌手们还从方言口语中精心提炼出大量生动朴素、清新明快的语言,不断地融入刘三姐歌谣的程式化表达,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生活气息。

  1.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

  (1)动词+先(“先”表示动作行为开始的方言词)

  在刘三姐歌谣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中,最稳定的是“动词+先”的动补结构,它经常填充山歌最后三个字的位置,其程式意义一目了然。例如:

  盐碟栽花水分浅,杉木烧火炭黑先;

  哑子拿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麻雀打架在屋檐,不念如今念从前;

  如今不念从前年,妹你回家慢想先。

  上街买布看布边,不曾连妹先讲先;

  不曾连妹先讲过,望妹做鞋给哥穿。

  伴随着固定的“先”出现的是与吟唱主题密切相关、为宜州壮族民众耳熟能详的动词俗语,“炭黑先”意即“炭先黑”,汉语桂柳方言“先”字往往用在动词后面,意思却是在动作之前。“慢想先”即“先慢慢想想”;“先讲先”即“先讲在前”,歌手可将这一方言程式中的关键词替换为任何一个动词,如:“先唱先”“先去先”“先吃先”等词组的运用,都是宜州方言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尽管俗语内容有别,但其格式相同、风格相若,具有明显的程式意义。

  (2)动词+“就/其他”+动词

  唱就唱,手拿琵琶弹就弹;

  琵琶挂在二梁上,你敢唱来我敢还(即“和”)。

  连就连,一脚莫踏两只船;

  哥要连妹先讲过,哥若有嫂妹不连。

  结就结,路边草子结连连;

  路边草子连连结,结三结四结同年。

  惊动惊,惊动冷水冷冰冰;

  不会摘花惊动树,不会唱歌惊动人。

  散了散,火烧灯草散休休,

  如今和哥齐讲笑,回到家里心里忧。

  在这种程式结构中,第二个动词与第一个动词为同一个字,是为了押脚韵和加重语气,也是上文提到的放在句首的“三字头体”形式。相似度极高、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正是词语高度程式化的集中体现,因为“程式的基本属性就是重复”。这些唱词中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把口传文学中程式化表达及其独特魅力彰显得恰到好处。

  2.动词词组程式(动词+称谓名词+形容词)

  这种程式通常用来形容动作状态令人不堪忍受。例如:

  想妹多!想妹想到睡不着;

  床头有个亮窗眼,晚晚望到月亮落。

  想妹深!十二肝肠断九根!

  还有三根摇摇动,回家不知死还生。

  想妹昏!龙肉送饭也难吞;

  龙肉送饭吞不下,三魂落在妹的身。

  想哥多!想哥食饭当食药;

  食饭好比食沙子,食茶好比吞油脚。

  想哥多!想哥吃饭当吃药

  不想起来吃半碗,想了起来把碗丢。

  可以看出,如上“动词+称谓名词+形容词”中所运用的词语十分接近,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基本相同,都是相互倾诉思念之情使人难以煎熬,达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是一种高度固化的表现方式。“程式的形态,在不同诗歌传统中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它必须是被反复使用的片语。这些片语的作用,不是为了重复,而是为了构筑诗行。”刘三姐歌谣中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不仅是口头传统的产物,同时也是山歌手们惯用、脱口而出的现成的语言表达方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下一条: ·[王亚南]中国神话古史与“国家”传统
   相关链接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
·[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蒋雪秘]表演中的创作:浅析程式与表演的双向建构
·[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讲座预告】庄孔韶:《金翼》《银翅》及其后续研究(2019年4月16日,中国社科院)
·[美]布莱迪:《人类学诗学》·[郭翠潇]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研究生学位教育领域的应用(2000-2017)
·[朝戈金]口头诗学·[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
·[冯文开 廖明君]口头传统诗性智慧的探索者·[苏茜]中国口头诗学理论与现实意义评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