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逸津]沃斯克列辛斯基论中国16-17世纪话本小说的民间文学特质
  作者:李逸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2-22 | 点击数:5810
 

  作为一名长期受苏联文艺学主潮——社会历史方法影响的汉学文艺学研究工作者,沃斯克列辛斯基在指出中国话本小说上述三大审美特点之外,还必然地归结到论述它的社会认识价值和批判意义。他写道:“在冯梦龙和凌蒙初的作品中现实的和风土人情的情节具有重要位置。带有这样情节的作品包含着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生活的丰富材料。类似于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现实与风俗的大型社会风情小说《金瓶梅》。”他说:“冯和凌的小说何止是鲜明,而且还可能更多方面地描写了社会最不同阶层的生活:官员阶层、商人、手工业者、僧侣、城市贫民、农民。城市小说在自己的总和中组成独特的它们作品时代的现实百科全书。”比如在小说《张员外义抚螟蛉子》中,“展示了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的风俗”;“在关于“书生”王氏商人兄弟的故事(《王氏子因风获盗》)里,我们看到了商人阶层的生活画面”;“在小说《红花场假鬼闹》里讲述了官员和地方富裕地主的行为。读者了解了管理机关——衙门的审案,了解了官员、书生的家庭制度。作家的笔下描绘了寺院的生活和习俗,描写了地方游乐场和欢场里的生活。”沃斯克列辛斯基写道:“我们没有多大夸张地说,根据现实与风俗人情体裁的作品,可以很好地想象出处于不同社会阶梯层面人们的社会与个人生活。”尽管这些小说为了吸引听众和读者,有人为构建“惊险性”和“传奇性”的成分,但沃斯克列辛斯基指出:“说到惊险性,它不妨碍广泛地展示风俗,甚至扩展描写它们的画面。”他说:“情节的直言不讳的惊险性是重要的艺术手法,人们借助它们‘了解’人类现实活动的各个方面,而道德教训的潜台词则促使读者对它做出相应的评价。”也就是说,中国城市话本小说作为民间大众文学所固有的“传奇性”和“趣味性”,与其反映生活的真实性、生动性和道德教训性都是不矛盾的,并且经常是相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沃斯克列辛斯基写道,中国话本小说里的民族学(этнография)知识“饱和到令人吃惊”。比如“在关于王氏兄弟的小说中详尽地谈论了商业企业。在《张员外义抚螟蛉子》里展示了封建家庭里与继承事件相联系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在《郑蕊珠鸣冤完旧案》里我们看到了婚礼仪式的画面,而在故事《陈秀才巧计赚原房》里是重利盘剥的行为。在许多小说里读者了解了寺院里的风尚,而在公案小说里,认识了法庭和官府的设施。”他说:“这些‘专业的’描写赋予叙述以特殊的民族学色调,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背景。”

  对社会生活全面真实的反映,必然伴随着作者对其笔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评价。沃斯克列辛斯基写道:“在这种联系中不能不说到许多作品、首先是风俗民情体裁作品严肃的社会意义。在这里作者专门特别注意个别的社会现象,给它们以自己的评价。”他指出:“典型的是,他们的评价经常不与社会‘正统的’观点相适应,这可以说是作者见解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写道:“《神偷寄兴一枝梅》是关于机灵鬼和小偷的小说。可是骗子主人公无疑是为作者所喜欢的,他赞美他的智慧,他的高尚,尽管他的‘功绩’,从社会道德的观点来看是可疑的。”沃斯克列辛斯基引用小说结尾时所说“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指出:“以同情的态度对待狡猾而又聪明的骗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社会倾向。”

  沃斯克列辛斯基指出,话本作者的社会倾向,他们对社会的批判态度,“更清楚地显露在故事里,在那里描写了复杂的社会现象,谈论了社会的无秩序和恶习。”他写道:“在这里有时有为作者所特别听到的,被谴责、批评和敌意的语调所充满的社会呼声,有时叙述本身即带有讽刺和揭露的性质。”他指出:“作者不只是谴责个别人的缺点,还有社会群体的恶习。许多情节反映了那些社会阶层的代表如和尚的品行、官员的行为不是偶然的,他们是许多社会疾病的体现者。”沃斯克列辛斯基在这里特别注意到话本小说对僧侣的揭露和批判,他写道:“僧侣生活(如同在西欧小说家那里一样),绝对是很普及的描写对象。僧侣在小说中角色是相当多样的,僧侣经常不仅只是戴有神圣的光环(诚然,不少小说充满了“宗教性”,反映了这个特点),也作为否定的人物——作者嘲笑和谴责的对象而出现。僧侣是各种阴谋、骗局,首先是通奸的参加者。”这里不仅有和尚,还有尼姑,她们“在性爱活动上不亚于淫荡的男性兄弟。”他写道:“作者们总是为它找到最为多彩的色调和不同的描写手段,开始于轻幽默,而以恶语冷嘲结束。”

  沃斯克列辛斯基指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还有一些是官员世界和学者阶层的代表。如《红花场假鬼闹》中就展示了这样一个恶官员的肖像”。沃斯克列辛斯基写道,退职官员杨佥事“这个人是社会上层的代表(作者说,主人公甚至有高级学衔——进士)。他不单纯是贪污者和骗子,还是真正的掠夺者和恶棍。”“而接下来读者知道,这个学者、过去的法官还是杀人犯,他自己身边雇佣着狗腿子——十几个凶残的强盗。在杨的形象里集合了人们(同时还有作者)对最坏的政权代表所感受的恶感。”沃斯克列辛斯基结合文中大量的叙述人插话,如篇末所云:“奉劝世人,还是存些天理守些本分的好”,指出话本作者“类似的态度不是偶然的……在其中作者谴责了‘峨冠博带’的拥有者——官员们的贪婪、愚钝和残酷。啊!如果他们能够恭敬一些、谦逊一些,少一点贪婪和谋求私利(这里响着作者——讲故事人内心的声音),那么大地上的一切该是另一种样子了!”

  沃斯克列辛斯基对中国16-17世纪话本小说的审美特征、认识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的概括和揭示,体现了苏联时期文艺学研究重社会历史批评的共同特色,与我国同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相比,结论也基本相同。这在今天看来,虽然由于缺少新鲜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而多少显得有些陈旧,但放到彼时历史环境下,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在当时苏联的传播,并为持同样阅读期待视野的苏联读者所理解、喜爱和接受,还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发表于《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五集,2017年12月出版,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淇源】

上一条: ·[李牧]论《山海经》的色彩系统
下一条: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