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乔天一]古籍文献中的北京岁时
  作者:乔天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24 | 点击数:5342
 

  三、北京岁时文献的出版

  北京岁时类的文献,固然如前文所说那样浩繁,但至今也已经整理出版了很多种。特别是以出版“北京古籍丛书”闻名的北京出版社,从1960年出版《长安客话》以来,已组织点校了八十多种与北京文史相关的古籍,其中如《析津志辑佚》《帝京岁时纪胜》《康熙大兴县志》《日下旧闻考》《光绪顺天府志》《京都风俗志》《燕京岁时记》等,都与北京的岁时文化关系密切。特别是2010年出版、2017年再版的《北平风俗类征》,辑录的北京岁时史料尤为可观。我们虽然不能说,北京岁时文献已经被北京出版社“一网打尽”,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部分文献,确实已经以点校排印的形式贡献给广大读者,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由于北京古籍丛书的出版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预计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专业研究者,故其成品多以繁体竖排的形式面世。这固然是从保障史料可信性、减少编辑错误的角度考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导致书看起来不那么“平易近人”,无形中提高了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读北京史料,主要还是为了从中寻找乐趣,那么一些趣味性较强、文字比较通俗的古籍品种,是否可以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出版,以便利普通读者的阅读呢?于是,就有了“北京岁时”书系。

  “北京岁时”书系,是“北京古籍丛书”的子系列,第一批预计出版三部,依原作的成书时间排序,分别是《燕京岁时记(外六种)》《北平岁时志》《北平岁时征》。

  《燕京岁时记(外六种)》一书,顾名思义,一共收录了七种北京岁时文献,按时代顺序,分别是陆启浤《北京岁华记》、王养濂《宛平岁时志稿》、张茂节《大兴岁时志稿》、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让廉《春明岁时琐记》、蔡省吾《北京岁时记》。这七种文献篇幅都不大,故合为一书,而以篇幅最长的《燕京岁时记》名之。把这七种文献读完了,从晚明到晚清,北京的岁时风俗变迁,也就大致可见了。

  《北平岁时志》,即前文提到的张次溪之书。张书有小序,有文献,两相参证,相得益彰。《燕京岁时记(外六种)》中,最晚的是清末民初蔡省吾所著的《北京岁时记》,而蔡氏生于咸丰年间,至清末民初,已如鲁殿灵光。张次溪则生于宣统元年,刚刚记事,就发生了辛亥革命,基本算是民国的第一代“新人”。因此,《北平岁时志》各卷小序中的张氏亲所见闻,正好与蔡省吾《北京岁时记》中的记载相接续,而其所杂引的各种文献,更可与《燕京岁时记(外六种)》互相印证。这就是《北平岁时志》不可不出的原因。

  继之其后的,则是《北平岁时征》,也就是《北平风俗类征》中的《岁时》一门。如前文所述,《北平岁时征》是一部为学术研究而编纂的资料集,编者搜罗文献时,不但穷尽了目力所及范围内的古籍,而且还遍及报纸、歌谣、俗曲等前人所不措意的文献。在“北京岁时”书系的三部图书之中,《北平岁时征》虽不如《燕京岁时记(外六种)》与《北平岁时志》的内容有明确的时代性,但若论搜求广博、用功深湛,以及对时代变迁的体现,确当推此书为第一。

《燕京岁时记(外六种)》,王碧滢、张勃标点,北京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58.00元

《北平岁时志》,张次溪编著,高辰标点,北京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58.00元

《北平岁时征》,李家瑞编,童轶标点,北京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58.00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8-12-23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陈民镇]尧舜之谜 ——重读陈泳超先生《尧舜传说研究》
下一条: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孙宇飞]民间信仰与防疫·[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